内部控制审计与审计费用
本世纪初,美国安然、世通等公司先后发生财务舞弊丑闻,投资者的利益受到
严重损害,“彻底打击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为了改善这一情况,美国国
会和政府于2002年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SOX&案)。制度带来的成本效应,并为
相关制度的制定提供依据。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成果,并对“财务
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与“内部控制审核”等做了界
定与区分,并在委托代理理论、“深口袋”理念及市场供求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
本文的研究假设,选用2010-2012年沪深两市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在Simunic
审计定价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大样本的档案式研究,分析内部控制审计与审计费
用的关系以及不同特征公司在强制性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推出前后审计费用的变
化差异。另外,通过更换被解释变量的衡量指标、控制自选择偏差问题进行稳健
性检验,其实证结果与文章主体部分回归结果基本一致。
根据实证研究得出的内部控制审计与审计费用及强制性内部控制审计制度
对不同特征公司的审计费用影响的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并概括文章本身
可能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绪
论部分。此部分主要包括该题目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并介绍了文章的主要
研究方法、内容框架,最后阐明本文的主要贡献。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此部分介绍了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及内部控制审计
与审计费用二者关系的研究成果。前者主要从公司特征、事务所特征、契约特征
及制度特征等四个方面对文献进行梳理;后者主要从国内外两个角度展开。第三
章为理论分析部分。
此部分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如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联系
与区别、内部控制审计与内部控制审核的区别。接着从委托代理理论、“深口袋
理论”及市场供求理论三个层面分析内部控制审计及相关制度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第四章为实证研究设计部分。此部分根据第三章的理论及相应分析提出本文的研
究假设,接着基于Simunic审计定价模型,介绍本文的研究模型、对相应的变量进
行定义,并介绍了文章的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标准。
第五章为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部分。此部分对于各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及
相关性分析,列示实证回归结果并进行简要介绍。最后通过更换被解释变量的衡
量指标、控制自选择偏差问题两个方法进行稳健性测试,得出的结论与文章主体
回归结果基本一致。第六章为研究结论及启示部分。
此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并依此提出了改进内控审计费用披露要求、
规范内控缺陷披露要求及加强内控审计业务培训等建议。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研究
局限及未来的研究方向。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公司执行内部控
制审计会导致审计费用增加,该结论与已有研究结论一致。(2)相对于未执行内部
控制审计的公司,执行内控审计的公司在制度推出前后审计费用增幅较大。
这说明虽然都是“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出
台,规范了内部控制审计流程与步骤,一定程度上缓解了2010年的内部控制审计
依据标准不统一、流程模糊等现象,同时也使得审计师的工作量增加,从而导致审
计费用的增高。(3)在强制性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推出后(即2011年及以后),同样
内部控制审计与审计费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