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伯纳的语言艺术故事(3)-——形象类比
一位朋友来到萧伯纳的工作室,环顾了一番房内的陈设,慨叹道:“我一向以为你是爱花的,没想到你房间只摆着几只作为装饰品的花瓶
萧伯纳的语言艺术故事(3)-——形象类比
一位朋友来到萧伯纳的工作室,环顾了一番房内的陈设,慨叹道:“我一向以为你是爱花的,没想到你房间只摆着几只作为装饰品的花瓶,连一朵花儿也找不到。"萧伯纳略一思索,解释道:我也喜欢儿童,但是,我总不能把他们的头割下来供养在瓶子里呀!朋友连连点头:“有道理,有道理.”儿童和花毕竟有别,但萧伯纳通过这一超乎常情的类比所说明的道理却是深化的“爱”和“得到”并不是一回事,爱一个人或爱一种事物就更要尊重他(它)的独立性,珍惜他(它)的“生命”,因“爱”之反“伤"之,那就不是真爱,而是一种自私。有一次,某人问萧伯纳:“您能不能作最通俗最简洁的语言解释一下,悲观主义者和乐观主义者有什么区别?”萧伯纳想了一下,给他打了个比方:“假设这里有半瓶酒,悲观主义者会唉声叹气地说:‘唉,只剩半瓶酒。’而乐观主义者那么会兴高采烈地说:‘看,还有半瓶酒呢!’”萧伯纳借助直观的形象把一个颇为抽象的问题阐述得非常通俗明白,耐人寻味。
萧伯纳的语言艺术故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