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祖父
王溱
走进鲁迅纪念馆,沿鲁迅中路走去大约有七八十米,第一个展室便是鲁迅的祖屋-—-周家老台门.
祖屋坐北朝南,前临都昌坊口,后通咸欢河,青瓦粉墙,砖木构造,是典型的清代台门建筑。
来的官吏,都是科甲出身,自觉比别人高一等,外人看了心里自然有气,常暗中作梗,引其犯事.
周福清秉性耿直,直言不讳,看不惯的事就说,相不中的人就骂。有一次他和抚州知府因为公事争执起来。知府见说不听他,就谎称是皇上的意思。周福清一听不但不买账,反而成心问道:“皇上,皇上是什么东西?",慈禧太后专权。对这位专横跋扈的女野心家,周福清自然看不惯,称其为昏太后,而对光绪的不作为,周福清也耿耿于怀,称之为呆皇帝.
周福清的这种“反骨"性格,在仕途上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可想而知。任期不到3年,他就以不称职为由被弹劾革职。
然而,,做官是显示个人才能和身价的惟一和最正确途径,周福清当然脱不了这个俗。他嫉恨那些庸官,但自己却还想着挤进这个行列。
他变卖田产,举债借贷,不惜重金,捐了个官内阁中书。但这个中书不能马上到任,,最后才成了个以抄写为职的七品小京官。代价之大,是何等的惨重和可悲啊!
成年后的鲁迅和他的兄弟们,在利用手中的笔描绘官场、仕途之路时,都别有一种滋味,想来他们祖父的这段遭遇恐怕是直接影响他们的重要原因吧?
周福清是周家衰败的导线。
做了官的周福清虽然是个穷官、小官,但毕竟还是有身价之人。这在别人看来还是羡慕得不得了的事。周家也为此在绍兴这方土地上被人高看一眼,乡里乡亲有了大事要做,都愿意找周家人拿主意。
1894年的秋天,周福清为母亲去世在家服丧。这一年浙江举行乡试,,买官卖官的现象蔓延得很厉害,,便凑了一万两银钱来找周福清。他们打听到,这次担任主考的殷如章是周福清的同榜进士。
周福清不犹豫是假。他知道贿赂考官的罪过是什么,更清楚一旦事发的后果是什么。开场他想回绝,但架不住亲友的哀求,又联想起自己的儿子,也就是鲁迅的父亲周伯宜屡试不第的窘境,决定铤而走险一回。
他带上办事一贯精明的仆人陶阿顺,乘船到苏州去迎候殷如章.
清政府虽然腐败,但“严格执法”的文章还是要做给人看。为了防范舞弊,主考官出京不得会见任何亲友及熟人,也不准收发信件。周福清熟知这些规定,所以当看到殷如章的官船后,他自己不敢贸然前去,写了一信,然后把银票装在信封里,让陶阿顺悄悄靠上去,见机行事。
陶阿顺果然很能办事,船靠上后把信递给了殷如章。当时船上有一人正和殷如章在说话,,忙喊道:“信里有万两银票,怎么不给个回条呢?”不料,那个跟殷如章说话的人是此次考试的副主考,殷如章为了表示清白,将信递给了副主考……
“拆家了,拆家了!”知道事情败露的周福清猛然想起了母亲当年的呼叫,一种不可抗拒的预兆,油然贯穿在心头。他知道,这个家如今是彻底毁在他手里了!
鲁迅的祖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