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本序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Honoréde Balzac)生于一七九九年五月二
十日,是法国都尔人。他活到一八五○年八月十八日,在巴黎弃世。《欧
也妮·葛朗台》与《高老头》是他总称为《人间喜剧》中的两部作品。
《人间喜剧》由约摸九十部长、短篇小说所构成。巴尔扎克第一次正式
用他的名字发表作品是一八二九年,当时他已经三十岁了。他经过长达
十年的摸索、学习以后,给法国小说开辟了一个新天地,给后人建立了
一个直到现在想摆脱而摆脱不掉的现实主义传统。在他以前,法国有它
自己的小说传统,无论是书信体、自传体、叙述体、对话体,都给人一
种故事的感觉:它反映社会某个角落、某个状态、某种情调,然而不是
牵一发而动全局的感觉。他在《拜耳先生研究》中曾经讲起他的抱负道:
“我不相信十七、十八世纪文学的严峻方法描绘得了现代社会。在我看
来,把戏剧成分、形象、画面、描写,对话介绍到现代文学里头,是势
不可免的。”资产阶级革命已经结束了法国的封建社会,而法国文学却
还没有跳出老一套创作方法。针对这种情况,他决定要用全部文学手段
来反映他要写的整个时代的这一社会的全貌。他尽到了他自许的历史的
“秘书”的职责,这是他在《人间喜剧》“前言”中许的愿。他用那么
多人物,那么多杰作还了他的愿,而他的时代却欠下他的情份,涨红着
脸,低着头,就是不给他荣誉,不给他公道。
他活着的时候,法兰西学院不要他,因为他是一个负债的作家;正
人君子不容他,因为他是一个负债的作家;一八四八年的革命议会不要
他,因为他是一个“反动的”不体面的作家,跟不上“社会主义”的风
头,不象欧仁·苏那样写一部《巴黎的秘密》,也不象乔治·桑那样写
几部贵族妇女下嫁工人的“社会主义”小说。他活着的时候追求了十七
年的波兰贵妇人,在他死前只是出于怜悯,而不是为了早年爱他的感情
嫁给他。我们今天能读到他的著述,能读到经过许多学者钻研之后整理
出来的一切有关文字,全仗着一位有心的外国人——比利时的子爵洛万
儒(Lovenjoul)到处搜购才建立起来的巴尔扎克资料馆。学者们在这里
以绝大的耐心和毅力,在馆长布特隆()的协助下,对巴尔
扎克的未了事业付出多少心血!
他的父亲本来姓巴尔萨(Balssa),一七四六年生在一个农民家庭,
成了这个农民家庭中的第一个知识分子。一七七六年,他为了向上爬,
和十七世纪书信家巴尔扎克接上了宗,便以这个姓在路易十六驾下的庞
大松散的政务会议里当上了一名并不高贵的秘书,直到一七九四年四月
革命政府废除政务会议为止。后来,他又投入资产阶级革命阵营,一七
九五年被任命为国家第二十二师的粮食部部长,于是一七九七年,这位
五十一岁的新郎带着他的十九岁的新婚夫人去了师部所在地都尔,一直
活到一八二九年,可以说是四世为人了。
巴尔扎克的母亲是巴黎一位富商萨朗毕耶(Sallambier)的女儿。
在所有人中,怎么会看上比她大三十二岁的官儿,别人也难以揣测。他
们的“头生”由她自己乳养,活了三十三天就夭折了,长子的名分于是
留给了我们的大小说家巴尔扎克。她讨厌这个孩子,把他交给外人抚养。
母亲喜欢最小的儿子亨利,这是她的私生子。
----------------------- 页面 3-----------------------
一八一四年底,全家人搬回巴黎,老头子被任命为第一师的粮食部
部长。这期间巴尔扎克中学毕业,在一家律师事务分所当小练习生,同
时在巴黎大学法学院听课。一八一九年初,他得到法学士证明书。可是,
尽管父亲这时正被迫退休,他却不肯进法律界,偏要做出路渺茫的文学
家。孩子很固执,家里人拗他不过,只好允许他独自留在巴黎,而全家
搬到巴黎的东郊居住。这是他最苦闷不过的时期。一个人住在阁楼里,
冬天没有煤火,还得想主意把戏写成。他赶时髦,用克伦威尔做题材,
把他写成一个冷酷的有野心的阴谋家。他还想把戏写成诗剧。他向大妹
①
诉苦道:“克雷毕庸(Crébillon)让我稳住神,伏尔泰吓得我发呆高
②
乃依使我振奋,拉辛叫我绝望。”他煎熬了一年,写成诗剧,读给全家
和行家听,失败了。他不认输,宁可和人合作,写流行的通俗小说维持
生活。一八二二年四月三日他给大妹写信,说他看出了“《克伦威尔》
分文不值,连怀胎都不够格”。
这个不懂人情世故和阴谋诡计的幻想家,总在想找门道发财,却总
发不了财。他搞印刷所,欠下母亲五万多法郎;他办铸字局,亏了本,
不得不盘给他的债主——他的老情人的儿子,眼睁睁地看着人家靠它赚
钱。他回到创作已经三十岁了。他开始发表《人间喜剧》的头几部著作,
从而结束了他苦磨苦练的学》引起即将去世的大诗人
歌
《欧也妮·葛朗台》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