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作文之有关苏州名人的作文.doc相关苏州名人的作文
【篇一:重要苏州名人】
商末泰伯、仲雍南奔吴地,教民农耕三以天下,让号为至德,可谓吴地文化开化之祖。
春秋时期言偃(前506—前443),字子游,是孔子三千弟子中唯
一的南方人,也是将北方儒家人。乾道六年(1170),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学士
名义出使金,不畏强暴,敢与金主力求国权,终于不辱使命,全节
而归,受到当时南宋朝野的称颂。晚年退居故乡,在石湖筑 “石湖草
堂”。范成大工诗,与杨万里、陆游、尤袤齐名,合称 “南宋四家”。
其《田园四时杂兴》诗 60首,描绘乡村风光和民生疾苦,尤为突出。
他撰写的《吴郡志》是一部极有价值的苏州地方志乘。
明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长洲县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今属吴中区角直),自号青丘子。与杨基、张羽、徐贲
同以诗名,称“吴中四杰”,洪武五年(1372)苏州知府魏观以张士诚府重修府治,被谗受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而被腰斩于南京,年仅39岁。其诗作爽朗清逸,部分作品对民生疾苦有所反应。
况钟(1383—1443),字伯律,号龙岗,别号如愚。江西靖安县人。宣德五年
蒯祥(1398—1481),字廷瑞,优秀建筑大师,北京明故宫设计者。吴县香山(今
属胥口)人。出身木工世家。父蒯福“能大营缮,永乐中为木工首”。永乐十五年(1417),蒯祥参加北京宫殿的设计和建筑,被任命为“营缮所丞”。正统年间
1436~1449)负责重建皇宫三大殿及文武诸司。天顺末年
1464),又主持规划建造裕陵。精尺度,擅长榫卯技术,被誉为
“蒯鲁班”。
吴宽(1435—1504),字原博,号匏庵,书法家,长洲县(今苏州)人。少时勤奋好学,“好古力学,至老不倦。”善诗文,为当时文章领袖;擅绘画,尤长书法。一生学宗苏轼,书法亦酷似东坡。
好藏书,且多亲手抄录。旧居在苏州城区乐桥西尚书里。其待人宽厚,讲人情,重友谊,常慷慨解囊救人之困。卒于任,赠太子太保,谥“文定”。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著名书画家、诗人,“吴门画派”首创人。长洲相城人。擅画山水,初得法于父沈恒吉、伯父沈贞吉,兼师杜琼、赵同鲁;后学宋元,于董源、巨然、黄公望、吴镇、王蒙尤居心得,并能融会变化,自成风格。
与其学生文徵明及唐寅、仇英,合称 “明四家”,居其首。书法学黄
庭坚,诗学白居易、苏轼、陆游。其诗、书、画,被时人视作“神品”,称之为“三绝”。
唐寅(1470—1524),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著名书画家。少与张灵相善,学画于周臣;后结
交沈周、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等,商讨文艺。 29岁中乡试第一,
次年因涉及考场舞弊案而被革黜入狱。后游历名山大川,致力绘画,
卖画为生。生性不羁,常用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印。后皈心佛教,
自号“六如”。擅画山水,多取法南宋李唐、刘松年,兼学元人。工
画人物、花鸟,与沈周、文徵明,仇英齐名画苑,被称作 “明四家”,
又善书法,和沈周、文徵明、祝允明、王宠同为明朝中期的中兴书法家。诗初多秾丽,中年学刘禹锡、白居易,晚年不拘成格,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誉为“吴门四才子”。
王鏊(1450—1524),字济之,号守溪,晚年又号拙叟。文学家,吴县东山陆巷人。明成化十年(1474)乡试,明年会试均第一,廷试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王鏊秉性耿介,与宦官刘瑾权力斗争,
与大学士李东扬力救被刘瑾加害几死的崔璿、姚祥、张玮、韩文、刘健、谢迁、杨一清、刘大夏等官员,得免得死。但终因刘瑾专横,祸流缙绅,自己力薄不能救,遂力求告归。辞官返里后,蛰居东山
年。其间廷臣交相荐举,终不再出。著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纪闻》、《震泽编》、《守溪文集》等。嘉靖三
年(1524)卒于家乡,墓表坊上镌有唐寅书“国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春联。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自号枝山、枝指生,长洲县(今苏州)人。著名书法家。5岁能书径尺字,9岁能诗。稍长,博览群书,诗文有奇气,当众疾书,思若涌泉。青年时与文徵明、唐寅、徐祯卿等交游,世称“吴中四才子”。工书法,擅直、行、草、章;
尤长草书,名动国内。王世贞《艺苑卮言》云:“天下书法归吾吴,而京兆允明为最。”有“明朝草书第一人”之誉。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著名书法家,长洲
(今苏州)人。少时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并常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相商讨。工行、草书,有智永笔意,大字仿黄
名人作文之有关苏州名人的作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