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胶州市北京路小学 周雪梅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教材93—95页第八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的】
“厘米”,借助多样探究操作活动、多种感官参和建家观察的非常仔细,老师这里也有一把放大的尺子,让我们来理解尺子身上的小机密吧!
师:在尺子上长短不一的小竖线叫做刻度线。 (板书:刻度线)
师:尺子上还有一些数字,,数字就多一些,尺子短一些,数字就少一些。
师:还有什么新发现吗?(引导学生发现每个数字都对着一个长一点的刻度线)
师:,这些数字都是从几开场的?
师:“0”在前面我们已经认识过,谁知道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吗? (预设:一个也没有。表示开场)
师:没错,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我们称之为“0刻度”。(板书:0刻度)
师:大家还发现了这两个字母,谁认识这两个字母?能大声的读给大家听吗?
cm是英文centimeter的缩写,表示的就是长度单位厘米。(板书:厘米)
师: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就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朋友“厘米"。 (板书:厘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认识刻度尺的时候,老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经历,通过观察、交流,引出刻度线和刻度值,,既可以尊重学生的认知根底,同时又为后面的测量做好了准备.
(二)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
1。认识尺子上的1厘米.
师:在尺子上从0刻度到1刻度就是1厘米。(课件闪动0—1之间的长度)1-2也是1厘米。
师:那你们能从自己的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找找看,并指给自己的同桌看一看。(同桌交流)
师:谁来说一下你发现的1厘米? (随着学生的说,课件闪动相对应的1厘米)
师:从这里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尺子上每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也就是说在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
师:在你们的学具盒里,老师给你们准备了1厘米长的吸管,请大家拿出来。像老师这样轻轻的捏住它……。好好感觉一下1厘米有多长。你想说什么?(生交流感受)
师:短有短的好处呀!我们一般用这个标准来测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较短)
【设计意图】表象是学生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有了表象,才有了记忆,这对小学低年级孩子的认识活动尤为重要。借助小棒学具,引导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的操作活动中,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3。找一找身边的1厘米。
师:刚刚我们认识了1厘米,你能找出在我们身边或身上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吗?可以用1厘米的吸管比一比、量一量,去发现你的周围或者自己的身上,1厘米还躲在哪里啊?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发现.
(预设:小正方体的边是1厘米,小纸条的宽是1厘米,手指的宽是1厘米,图钉长1厘米,丝带宽1厘米……)
【设计意图】正确建立1厘米的表象是这节课的难点。通过找一找、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充分感知—丰富表象—领悟内涵”的过程,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1厘米的表象,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认识几厘米。
师:你觉得2个吸管连在一起是几厘米?能在尺子上找到2厘米吗?
信息窗一(厘米的认识)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