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秦牧 花城(新版).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秦牧  花城(新版)
 
花城出版社1982年版
 
作者简介  秦牧,著名散文家。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1919年生于香港。三岁时随父母迁居新加坡,1932年底回国。“秦牧”是抗战时期写作时用的笔名,以后用它作为名字,沿用至今。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大坡端蒙学校读书,喜爱文学。回国后,在汕头读书,接触了鲁迅、巴金、茅盾等人的作品,受到了五四精神的影响。1943年至1944年,开始在报纸上写一些抨击国民党的文章,后来辑成《秦牧杂文》一书,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发行。1945年进入广东解放区,参加接管工作。解放后一直在广东任职,担任中华书局广州编辑室主席、中、《羊城晚报》副总编辑等职。文化大革命中被审查了4年半。1978年底,任广东省文联副主任,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和暨南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主要作品有:《花城》、《潮汐和船》、《长街灯语》,中篇小说《黄金海岸》,文艺理论集《艺海拾贝》等。
内容概要 
古战场春晓(节选)
被郁郁苍苍的扁柏、蒲葵、一品红、木麻黄环绕着的三元里抗英斗争烈士纪念碑,在晴空下,金色的字迹正闪闪发光。我登临这里已经好几遭了,但今年第一次来到,望着翡翠似的原野,俯瞰着名闻世界的这个叫做“三元里”的乡村,却激荡着不平常的感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那样的名句飞到了我的心头。今年是一九六一年,今年五月底,是三元里等一百零三乡人民,在鸦片战争时代抗击英帝国主义侵略军大获胜利一百二十周年纪念日。“六十年一个甲子”。今年刚好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辛丑年之后的第二个“辛丑”。一百二十年过去了,中国已经完全变了样。然而正像一位苏联历史学者站在这座巍峨的纪念碑下说过的话一样:“这就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吧!”是的,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气势磅礴的第一页。以三元里人民斗争为起点,如果以一个个的“年代”来划分,那么可以这样说:其后十年有太平天国的革命,将近后六十年有义和团的斗争,后七十年有辛亥革命,后八十年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快接近一百一十年的时候新中国终于宣告诞生。中国是经历过一百多年的奋斗才从帝国主义制造的血泊中站起来的。望着这已经回春的天鹅绒似的土地,想起百多年来的往事,真按捺不住一种“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期”的心情。这条车水马龙的广州北郊大道,这个中国近代史上的反侵略圣地,这座人烟稠密的村庄,今年将有多少人要前来凭吊瞻仰!这一片阳光灿烂、山川明丽的大地,后来是一百多年前的大战场!你在这里纵览低徊,会禁不住想起整个黑暗的十九世纪的事情。
土地(节选)
我们生活在一个开辟人类新历史的光辉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人们对许许多多的自然景物也都产生了新的联想、新的感情。不是有好些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睹物思人,这些东西引起人们多少丰富和充满感情的想象!这里我想来谈谈大地,谈谈泥土。当你坐在飞机上,看着我们无边无际的像覆盖上一张绿色地毯的大地的时候;当你坐在汽车上,倚着车窗看万里平畴的时候;或者,在农村里,看到一个老农捏起一把泥土,仔细端详,想鉴定它究竟适宜于种植什么谷物和蔬菜的时候;或者,当你自己随着大伙在田里插秧,黑油油的泥土吱吱地胃出脚缝的时候,不知道你曾否为土地涌现过

秦牧 花城(新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2345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