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
淮南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第一页,共28页。
【HIE的定义】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围产期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
并存。
(5)在脑大动脉分布区见脑组织密度降低,提示存在大动脉及其分支的梗塞。
第十二页,共28页。
(6)在脑室周围,尤其是侧脑室前角外上方呈对称性低密度区,提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常伴有脑室内出血,早产儿多见。
(7)根据CT检查脑白质低密度分布范围可分为轻、中、重3度,CT 分度并不与临床分度完全一致, 2~3周后出现的严重低密度(CT 值<8~ 10Hu)则与预后有一定关系。①轻度:散在局灶低密度影分布2个脑叶内。② 中度:低密度影超过2个脑叶,白质灰质对比模糊。③重度,弥漫性低密度影,灰质白质界限消失, 但基底节、小脑尚有正常密度。中、重度常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或脑实质出血。
第十三页,共28页。
MRI:对HIE病变性质与程度评价方面优于CT,对矢状旁区和基底核损伤的诊断尤为敏感,有条件时可进行检查。常规采用TWl,脑水肿时可见脑实质呈弥漫性高信号伴脑室变窄;基底核和丘脑损伤时呈双侧对称性高信号;脑梗死表现为相应动脉供血区呈低信号;矢状旁区损伤时皮质呈高信号、皮质下白质呈低信号。弥散成像(DW])所需时间短,对缺血脑组织的诊断更敏感,病灶在生后第1天即可显示为高信号。MRI可多轴面成像、分辨率高、无放射线损害。但检查所需时间长、噪声大、检查费用高。
第十四页,共28页。
【注意事项】
(1)在围产期急性缺氧(包括严重官内窘迫及生后窒息)的新生儿出生后短时间内必定有神经系统症状,生后如无神经系统症状就不能诊断HIE。但生前缺氧的少数病例可在生后数天内无临床症状。
(2)对一些在生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兴奋激惹、肌张力增高或减低、拥抱反射不完全)的重症窒息病例(Apgar评分1 min<3分),在6~12 h内上述症状消失者,不能轻易诊断HIE,需要观察。
(3)胎心监护在出现胎心无变异及晚期减速时,提示心脑严重缺氧,需高度警觉。
第十五页,共28页。
(4)CT扫描在不同时间可呈现HIE的5种神经病理类型:皮质及皮质下白质软化、脑梗死、基底核出血坏死、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及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但对出生3~12 d的婴儿,依靠CT扫描确定HIE的诊断及判断预后要慎重,至少需要进行1个月的追踪复查;且须将脑白质低密度的范围、低密度的程度(CT值)及低密度形态三者结合,才能通过CT图像客观判断脑损害与否 。
(5)对那些无围产缺氧病史或无严重宫内窘迫史,也无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不要单凭CT的低密度改变来诊断HIE或评估预后等。
第十六页,共28页。
注意:HIE诊断主要①、依据临床;②、CT检查仅是重要参考,但可确定神经病理类型;③、CT检查需要复查观察,观察HIE主要病理改变需要在发病3周~4周,因此生后1个月时要复查CT评估脑损害;④ 早产儿评估白质低密度宜在纠正年龄达4O周时;⑤需要临床、NBNA及CT三者综合评估HIE的预后。
第十七页,共28页。
【HIE的治疗】
三支持、三对症、分阶段,个体化、综合治疗。
1、HIE损伤后的防治目标包括:
① 尽早确认具有脑损伤高危风险的新生儿;
②支持治疗保证脑的灌注和营养;
③积极干预脑损伤进程。
第十八页,共28页。
2、尽早确认具有脑损伤高危风险的新生儿HIE的治疗时间窗很短,因此,患儿生后应尽快确定高危风险度以利于尽早干预。早期判断的内容包括:① 出生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异常(胎儿心率异常);
② 出生时长时间低Apgar评分;
③ 出生时需要复苏(包括插管,胸外心脏按压和/或使用肾上腺素);
④胎儿严重窘迫的客观证据(脐动脉pH<<-16mmol/L);
⑤脑功能评估异常,结合aEEG可以提高早期识别高危儿的准确率, 减少漏诊率。
第十九页,共28页。
3、支持治疗保证脑的灌注和营养支持治疗应从窒息复苏后立即开始,目的是保证脑的灌注和营养,防止和减轻继发性脑损伤。治疗内容包括维持血气正常;适量控制液体,维持血压;避免低血糖;治疗惊厥。合理的支持治疗是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关键。
第二十页,共28页。
生后3天内治疗:
1)维持良好的通气换气功能及血气正常 合理氧疗、纠正酸中毒、机械通气
2)维持周身各脏器足够血流及血压心率正常 心音低钝、心率≤120次/分、肤色苍白、肢端冷凉、CRT ≤ 3 秒时应用多巴胺,~5μg/kg·min
3)维持血糖在正常高值()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