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腿痛和颈肩痛
第一页,共52页。
腰腿痛是指下腰、腰骶、骶髂、臀部等处的疼痛,可伴有一侧或两侧下肢痛、马尾神经症状
颈肩痛是指颈、肩、肩胛等处疼痛,有时伴有一侧或两侧上肢痛、颈脊髓损害症状
第二页,共52页。
诊断
病史:反复发作腰痛病史,弯腰劳动或长期坐位工作史
症状:腰痛,坐骨神经放射痛,大小便障碍
体征:腰椎侧突,腰椎活动受限,腰椎及骶棘肌痉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神经系统表现
X线、CT、MRI
第二十二页,共52页。
与腰痛疾病鉴别
腰肌劳损和棘上、棘间韧带损伤
第3腰椎横突综合症
椎弓根峡部不连与脊椎滑脱症
腰椎结核或肿瘤
第二十三页,共52页。
与腰痛伴坐骨神经痛鉴别
神经根及马尾肿瘤
椎管狭窄症
第二十四页,共52页。
与坐骨神经痛鉴别
梨状肌综合症
盆腔疾病
第二十五页,共52页。
治疗
第二十六页,共52页。
非手术治疗
目的:使椎间盘突出部分和受到刺激的神经根的炎性水肿加速消退,从而减轻或解除对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
适应症:①年轻、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者;②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者;③X线检查无椎管狭窄
方法:① 绝对卧床休息;②持续牵引;③理疗和推拿、按摩;④皮质类固醇硬膜外注射;⑤髓核化学溶解法
第二十七页,共52页。
手术治疗
已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或马尾神经受压者可考虑行髓核摘除术
手术治疗有可能发生椎间盘感染、血管或神经根损伤,以及术后粘连症状复发等并发症,故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提高手术技巧
第二十八页,共52页。
预防
主要是减少积累伤
长期坐位工作者需注意桌、椅高度,定时改变姿势
职业工作中常弯腰劳动者,应定时伸腰、挺胸活动,并使用宽腰带
治疗后病人在一定时间内佩带腰围,但应同时加强背肌训练,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
如需弯腰取物,最好采用屈髋、屈膝下蹲方式,减少对椎间盘后方的压力
第二十九页,共52页。
颈肩痛
第三十页,共52页。
解剖生理概要
第三十一页,共52页。
脊柱颈段构成
脊柱颈段有7个颈椎,6个椎间盘。第2-6颈椎的横突有孔,称为横突孔,其间为椎动脉通过。当颈段脊柱不稳定,或椎体侧方骨质增生时,可刺激椎动脉使其痉挛,继发颅内出血。颈椎椎体上缘之侧后方有嵴状突起,称为钩突,椎体下缘之侧后方呈斜坡状。下一椎体的钩突与上一椎体的斜坡构成钩椎关节(Luschka关节),能防止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但当其退行性变而增生时,反可刺激侧后方的椎动脉,或压迫后方的颈神经根
第三十二页,共52页。
颈椎之间的连接特点
颈椎之间的连接有以下特点:①椎体间有五个关节相连,及椎间盘、两侧钩椎关节和两侧关节突关节;②后纵韧带在颈段较宽,经常退变钙化,是导致椎管前后径狭窄,脊髓受压的一个重要原因;③颈部之棘上韧带特别坚强,形成项韧带,其退变钙化也是颈痛原因之一
第三十三页,共52页。
颈脊柱的活动
颈部屈伸主要发生在下颈段 。任何一节段因病活动受限后,相邻节段颈椎各关节及韧带所承受的压力均明显增加,从而产生关节、椎间盘、韧带的变性
第三十四页,共52页。
臂丛组成及其主要分布区
颈5-胸1脊神经前支组成臂丛,其分支支配肩胛、肩、胸肌及上肢肌肉及皮肤。脊神经的支配虽然有一定重叠,但有其主要分布区:上肢外侧为颈5支配区;拇指为颈6支配区;示、中指为颈7支配区;前臂内侧、环、小指为颈8支配区;上臂内侧为胸1支配区
第三十五页,共52页。
病因及分类
大致与腰腿痛相似
第三十六页,共52页。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第三十七页,共52页。
病因
颈椎间盘退行性变 是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最基本的原因
损伤 急性损伤可使原已退变的颈椎和椎间盘损害加重而诱发颈椎病;慢性损伤对已退变颈椎加速其退变过程而提前出现症状
颈椎先天性椎管狭窄 胚胎或发育过程中椎弓根过短,椎管矢状径小于正常(14-16mm)
第三十八页,共52页。
临床表现
神经根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心跳加速、不齐,心前区痛;头颈及上肢出汗异常;耳鸣、听力下降等
交感神经抑制症状:头昏,眼花,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及胃肠胀气等
椎动脉型颈椎病
①眩晕②头痛③视觉障碍④猝倒⑤其他
第三十九页,共52页。
神经根型临床表现
发病率最高
颈椎间盘侧后方
腰腿痛和颈肩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