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及腹腔镜辅助胃癌
根治术的临床研究
第一页,共37页。
前言
微创外科是近 20 年来高速发展的新兴学科,以内镜外科为代表的微创外科已拓展到外科的各个专业,如普外科的腹腔镜,妇产科的腹腔镜和宫腔镜等。
1987年法国的),见下表
第十七页,共37页。
第十八页,共37页。
腹腔镜组病例患者术后恢复指标中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比开腹组病例早,止痛药物使用次数少,总住院时间短,两者有显著差异(P<)
第十九页,共37页。
腹腔镜组两者的数目均小于开腹组,两者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第二十页,共37页。
、3、5d体温比较
两组病例术前体温没有明显差异(P>),术后体温均有升高,但术后第1天两者比较腹腔镜组体温低于开腹组,有统计学差异(P<),到第3天和第5天,两组体温均有所下降,两者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见下表
第二十一页,共37页。
两组病人的体温变化图
第二十二页,共37页。
6、术后并发症情况
第二十三页,共37页。
讨 论
一、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微创优点
微创理念要求手术患者应具有最佳的内环境稳定状态、最小的手术切口、最轻的全身炎症反应、最少的瘢痕愈合。
第二十四页,共37页。
腹腔镜组:
术中平均出血量
术中输血率
腹部正中切口度
术后镇痛药使用
术后第一天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数目
术后第一天体温
体现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机体损伤小的优势,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腹腔镜手术对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影响较小。
低于
开腹组
第二十五页,共37页。
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肿瘤根治情况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同传统开腹手术一样,也应严格遵循肿瘤根治原则和无瘤技术: ①充分切除原发病灶及足够的周围正常组织②清扫各站淋巴结以及脂肪组织③尽量消灭腹腔内的肿瘤细胞。
第二十六页,共37页。
本次研究中,部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部分患者因为肿瘤较小,分期较早,或向腔内生长,没有浸润穿透浆膜层,仅靠视野通过观察胃壁的形态及腹腔镜器械不能很好的定位,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肿瘤的切除及胃的离断则是在体外由手进行操作,这样既保证了分离胃体的微创操作,又可以充分利用视觉和手的触觉,把握切缘的距离,达到充分的切除范围,避免了腹腔镜手术缺乏直接触觉的不足,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切除范围。
第二十七页,共37页。
腹腔镜组:
远/近切缘距离
术后病理证实残端未发现癌细胞
淋巴结清扫
符合肿瘤的根治
性原则,能够做
到对胃癌的足够
距离的切除,达
到淋巴结清扫的
范围
与开腹组无差异
第二十八页,共37页。
三、腹腔镜胃癌的手术类型
按腹腔镜技术分类,腹腔镜胃癌手术可分为完全腹腔镜胃癌手术、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手术和手助腹腔镜下胃癌手术3种。
按淋巴结切除的范围可分为腹腔镜下胃癌D1根治术和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
第二十九页,共37页。
完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是指运用腹腔镜技术完成胃的游离和淋巴组织的清扫, 并运用直线切割吻合器完成胃肠吻合。最后在上腹部切一小切口取出标本。
完全腹腔镜因为胃的游离、淋巴组织的清扫及胃肠吻合都是在腹腔内完成,对医生的技术和器械的要求更高,而且手术时间延长,手术费用增加,同时完全腹腔内吻合,胃肠液漏出污染腹腔的几率增大;取出标本同样在上腹部做一长约4~5cm左右的切口,与腹腔镜辅助手术切口一样。
第三十页,共37页。
手助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是术者通过一种特制的装置将一只手放入患者的腹腔, 再运用腹腔镜器械, 两者相互配合完成手术操作。
手助腹腔镜因为有手进行操作,术中暴露更为方便,但由于需要更大的切口,所以对腹壁的损伤更大。
腹腔镜辅助手术能达到相同的暴露效果。
第三十一页,共37页。
四、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适应症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主要适用于①肿瘤浸润不超过浆膜下(T2)②胃癌术前、术中分期检查考虑为Ⅰ、Ⅱ、Ⅲa的患者。
对于肿块侵及周围组织脏器重要血管或者淋巴结融合,使得组织间隙不清,不适宜使用
第三十二页,共37页。
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术后戳孔及腹腔种植转移的影响
临床上有关于二氧化碳气腹对腹腔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造成戳孔及腹腔种植与转移的病例报道。
目前认为发生种植转移可能的机制为: ①
腹腔镜及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临床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