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工采取表面隔离性防护,防止介质与构配件直接接触;在此条件下,如有可能,宜改用其他腐蚀性小
的材料。在中等腐蚀条件下,材料有一定的腐蚀,有时可采用提高构件自身质量(如混凝土提高密实
性,钢筋加厚混凝土保护层,砖砌体提高砖和砂浆标号等),或采用简单的表面防护。在弱腐蚀条件
下,材料腐蚀较慢,但还需采取一些措施;一般采用提高自身质量即可。无腐蚀条件进,材料腐蚀很
缓慢或无明显腐蚀痕迹,构配件可以不采取本规范所规定的防护措施。
腐蚀性等级主要偏重于工程实际,除化学腐蚀外,还结合作用部位可能出现的干湿交替、结晶腐
蚀等不利因素综合确定。
建筑材料是取建筑上部结构配件的常用材料:钢筋混凝土、素混凝土、砖砌体、木、钢、铝。其
中砖砌体是综合烧结粘土砖和水泥砂浆二者的耐腐蚀性能。 对预应力混凝土的腐蚀性与钢筋混凝土基
本相同,但还有一些差异,因缺乏数据,所以暂时按钢筋混凝土的腐蚀等级确定。
湿度的取值主要依据钢铁的临界湿度。 钢材和混凝土中钢筋最容易锈蚀的湿度范围是在相对
湿度为 70%~80% 之间,而在相对湿度小于 60% 时,锈蚀进程缓慢。其他建筑材料如砖、混凝土和木
材等非金属材料的腐蚀, 也与湿度发生类似的关系。 因此将湿度分为小于 60% 、60%~75% 和大于 75%
三等。环境相对湿度的取值,但在下列情况下应予以调整:室外构配件环境的相对湿度因有雨水的作用,
当处于多雨地区时,应比年平均相对湿度适当提高;当生产环境对相对湿度有影响时,应取实际环境
的数值;对不可避免结露的构配件,相对湿度应取大于 75% 。
气态介质包括各种腐蚀性气体、酸雾和碱雾(含碱水蒸气),主要作用于室内外的上部建筑
结构构配件;其腐蚀性主要与介质的性质、含量以及环境相对湿度有关。
酸雾和碱雾本属于以液体为分散相的气溶胶,但其腐蚀特征和作用部位更接近气态介质,因此列
入气态介质范围。
介质含量的取值来自:
1、在化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纺织等工厂近十年来从生产和检修过程中实测取得的上
千个气体浓度数据,经过整理、分析后与标准数据进行校核。
2、国外有关建筑标准规范:《建筑结构防腐蚀》(前苏联) CH11 、II2-03-11-85 ;前东德国家标
准 TGL33408/01/81 ;保加利亚国家标准 BAC9075-71 。其中前苏联的标准是在做了大量试验工作基
础上制定的,有较大参考价值,本规范借鉴了上述标准中的大部分数据。
3、本规范管理组为核实部分气体含量数据而委托有关单位做的气体腐蚀试验。
4、参考电气等其他专业规范中腐蚀气体分类的数据。
5、取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卫生标准》中有关车间内气体浓度允许值进行对照、核定。
其中醋酸酸雾、硫酸酸雾和碱雾的含量没有试验数据,前苏联标准中也没有列入这些介质,国内
实测数据离散性很大,但是这些介质很重要,不能割舍,因此,本规范中斩时没有采取定量而采用定
性描述。
大多数的气体含量分成两个等级,与国外标准相比,比它们的 3~4 个等级简化。这是因为等级划
分愈多,设计愈难判定;而实际上不集结多少等级,最终与湿度组合后体现到对材料的腐蚀性都是四
个等级。前苏联规范中最高一级从卫生角度上不允许出现,实际上也很少出现,而最低一级基本上都
无腐蚀。本规范所取的二等含量大体上相当于前苏联规范中的中间二等。其中气体中的氨、二氧化碳
的氟化氢,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不大,又由于对人的危害,不允许出现太高的含量,因此只列一个等
级。
、 腐蚀性水和酸、碱、盐溶液均属液态介质,前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受到各种污染的工
业用水或地下水,由于逍度较低,因此用腐蚀性离子在水中的含量分类;后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