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考历史一轮 课时训练3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西安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荀子·议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答案:(1)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2)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专心应敌于外。,回答问题。材料一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材料二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什么措施?它实行的前提条件是什么?(2)张之洞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是否正确?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答案:(1)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国家控制大量的土地。(2)正确。理由:北魏统一北方,一方面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另一方面民族矛盾尖锐;通过迁都、一系列汉化(易服装、讲汉语、改汉姓等)措施,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通过学习汉族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回答问题。材料一论曰: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均为宋徽宗年号)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脱脱《宋史·王安石传》材料二《宋史》记熙丰(宋神宗熙宁、元丰年号合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一一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摘编自梁启超《王安石传》(1)材料一中朱熹和《宋史》作者认为北宋灭亡与王安石变法有何联系?其实质是什么?(2)材料二中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持何种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持这一态度的深层次原因。答案:(1)他们都认为王安石变法导致了北宋灭亡。其实质是把北宋灭亡的责任归结到王安石个人身上,从而推脱最高统治者的责任。(2)态度: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非常肯定。深层次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内忧外患、民族危机深重;梁启超等人主张通过变法改良使中国强大,以挽救民族危机。·临沂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好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

高考历史一轮 课时训练3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anfand
  • 文件大小95 KB
  • 时间2016-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