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起来了》教学设计
一:内容简介
《热起来了》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的起始课,本课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和“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教材26—27页内容)
《热》单元是以“热现象”的观察、发《热起来了》教学设计
一:内容简介
《热起来了》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的起始课,本课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和“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教材26—27页内容)
《热》单元是以“热现象”的观察、发现、解释和假说为主线展开的。热现象是人们最早观察和认识的自然现象之一,小学生对热现象的关注和探究也是经常和普遍的。所以本节课既是对学生前概念的一种全面展现,更是新知识的有效补充。还将引发学生探究热及热现象的兴趣,为本单元的顺利教学奠定根底。
二、教学背景
怎么让自己感觉热起来,学生有很多的生活体验:座在热炕上、晒太阳、靠暖器气取暖、加穿衣服…… 对于我校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来说,: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学生或许会不置可否。这是一个学生不太清楚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去探究的问题。本课将带着学生重点开展“衣服是否能给身体增加热量"的讨论,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测——思维论证——实验验证——产生新问题”的探究过程。并由此引发学生探究热及热现象的兴趣,为本单元的顺利教学奠定根底。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目的
1、科学概念: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2、过程和方法:
(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符合逻辑的实验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五、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六、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七、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衣服、一瓶可加盖密封的热水;:各类热源图片、实验记录单等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老师刚从外面回来,手很冷,同学们有什么方法能让老师的手快点热起来呢?(烤暖气、放衣袖里、搓一搓……)
2(当学生想到搓手时)真的热起来了,同学们也试一试。
3手有什么感觉?(板书课题:热起来了)
(设计意图:以发现身边现象和体验为主要途径导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二)、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
1搓手为什么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
2当我们身体冷时,我们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这些方法能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么?(课件出示教材中插图,师随机板书 。)
3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4小组讨论
5 汇报交流 、师相应板书 :
电暖气、晒太阳、烤火 直接提供热量
运动 血液循环加快
吃热的食物 增加能量产生热量
加穿衣服 ?
(设计意图:问题引发学生质疑
《热起来了》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