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悬念”设置在历史课教学中的应用.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
“悬念”设置在历史课教学中的应用
油建学校 宋荣蓉
内容摘要:在课堂教学的导入新课时、教材过渡时、课堂小结时设置悬念,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进步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以到达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
2
“悬念”设置在历史课教学中的应用
油建学校 宋荣蓉
内容摘要:在课堂教学的导入新课时、教材过渡时、课堂小结时设置悬念,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进步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以到达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悬念  历史课教学  注意力   
    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说书时,每当故事情节开展到紧张剧烈的高涨或矛盾冲突到剑拨弩张的关键时刻,突然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吊你的胃口,,称之为“悬念”,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也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下面,笔者就教学理论中如何设置“悬念",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进步教学效率作简要介绍。  
     首先,导入新课时,要有“悬念”。  
     经过课间活动,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亢奋状态。如何在上课一开场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进步45分钟教学效率的重要五一节,而且学生学习情绪是否高涨,也取决于能否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时设置“悬念”,就成为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诱因.  
     如在学天国的斗争》这一节时,我讲到:“上节课我们学天国到达全盛时期,之后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有资料明证:洪秀全从1853年3月进入天京到1864年6月身亡,八年中从未迈出过宫城一步,?
2
”从而导入新课.  
     这样的悬念设置,使学生迫切地想理解其中的奥秘,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在自然状态中顺利地迁移到教学中来,很好地完成了导入新课的任务.  
     其次,在教材过渡时设置“悬念”.  
     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由一些相关内容有机结合的整体,如何使学生顺畅地由一个教学环节过渡到另一个教学环节,悬念的设置就起到承上启下,理顺教学构造的作用。  
     如在讲《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结合抗日》这一节时,在讲授“七七事变"后,讲到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时,可设置这样的悬念:①淞沪会战最终失败了,原因何在?②平型关大捷打败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成功的原因何在?③台儿庄战役成功的原因又何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考虑,这样使学生注意力能牢牢集中在教学中来,并积极考虑,努力探究,寻找适当的答案.  
     不仅如此,悬念还可以设置在知识的重点、难点之处。45分钟的教学,要使学生注意力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确实不易。“研究说明,经过10—20分钟的注意起伏,便会导致注意不随意地分开客体,老师讲课时每隔10-15分钟使学生转换一下不同种类的活动,这样有助于学生注意的稳定。”因此,悬念设置在重点、难点处,既可使学生引起重视,又可消除由于被动思维带来的疲劳感觉。
3
 
     如在学习“红

“悬念”设置在历史课教学中的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nrdwb
  • 文件大小14 KB
  • 时间2022-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