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观潮》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观 潮》
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
【地位作用和总目的】
《观潮》一课是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按顺序抓特点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让学生在全作中互相启发、互相鼓励、共同探究,以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化地理解课文内容。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产协作才能,也真正作到了面向全体,,学得有效果,学得有收获。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才能,想象才能,并在自读、自悟及创造性想象的根底上,感悟大自然的神韵,陶治学生的情趣, 自主、多元地训练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精品文档请下载)

【教学媒体设计】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教学原那么、教学规律,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的教学媒体运用主要以多媒体计算机和CAI课件为主,多媒体计算机和CAI课件的运用贯穿整堂课的始终,让学生通过看大潮到来时的情景、听大潮到来时的声音,到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精品文档请下载)
【教学过程流程图及简要说明】
流程图的简要说明:
图 形
说 明
教学内容和
老师的活动
媒体的应用
老师进展
逻辑判断
学生的活动
这个教学流程图反映出《观潮》一课是以现代化教育理论为指导,表达新课程理念,以多媒表达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媒体相结合作认识工具,进展多方面地辅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到达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一、启发谈话,质疑激趣:
1。板书“奇观",分析“观”的意思,“奇观”呢?你们亲眼见过奇观吗?
农历的八月十八是我国钱塘江的观潮日,这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今天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欣赏那著称“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精品文档请下载)
2。板题:观潮
比较:“奇观”和“观潮"
二、初读感知,理清层次
,考虑: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3)追问:课文那几部分分别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
2。自学,汇报。
三、细读探究,升华认识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在“奇观”前加上“天下"二字就使奇观的程度加深了。
这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到来之前到底是什么样的?
(二)学习二、三自然段
、钱塘江的地形.
。(指导朗读)


5。 过渡:
面对平静的江面,观潮的人们怀着焦急而又冲动的心情在耐心地等待着大潮到来。这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潮一定是壮丽、雄奇、令人神往的,遗憾的是这么壮观的景象,老师却没有见过,同学们,你们见过吗?想不想去看看?(精品文档请下载)
好,,老师建议大家带上两样东西:“眼睛"和“耳朵"。为什么要这样做?好,我们如今就出发。(精品文档请下载)
6。观看录象
7。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8。过渡:
刚刚,同学们通过自己眼看、耳听,,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四、五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钱塘潮到来时的景象的。(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学习四、五自然段
,考虑:
(1)用“-—”画出描写大潮声音的词句,用“……”画出描写大潮样子的词句。
(2)潮来时,声音是怎样变化的?样子又是怎样变化的?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潮声音和样子的变化的?
2。两人讨论学习,汇报。
(1)分析描写大潮声音的句子.
{1}找句子。
[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似闷雷滚动。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3]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似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
{2}找出声音变化的词,说说声音的变化。
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3}在找词语中,说变化中理解词语.
[1]“闷雷滚动”:沉闷消沉的雷声滚滚而来。说明当时潮水离得远。
[2]“越来越大”相对于“闷雷滚动”说明什么?
[3]“山崩地裂”:形容响声大,就像山上的岩石、土块塌下来;地面裂开时的响声一样.
[4]第三句是什么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
[5]“山崩地裂"

《观潮》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syhqk
  • 文件大小186 KB
  • 时间2022-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