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整理.
.学习帮手.
抗震设防烈度6、7度地区A级高度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
一、整体规定
♦a级高度乙类、丙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
◊全部落地剪力墙一一6度、7度抗震时,分别为140、120m
◊部分框楼盖结构应具有适宜的舒适度。楼盖结构的竖向振动频率不宜小于
3Hz,竖向振动加速度峰值不应超过表 2的限值。楼盖结构竖向振动加速度可按 高 规》附录A计算。
表2 楼盖竖向振动加速度限值
人员活动环境
峰值加速度限值(m/s 2)
竖向自振频率不大于 2Hz
竖向自振频率不小于 4Hz
住宅、办公
商场及室内连廊
注:楼盖结构竖向自振频率为 2Hz〜4Hz时,峰值加速度限值可按线性插值选取
♦伸缩缝
1、 最大间距:现浇45m ,装配65m。抗震设计时,伸缩缝的宽度均应符合下 文中关于防震缝宽度的要求。
2、 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混凝土的收缩较大或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 长时,伸缩缝间距应适当减小;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 构,伸缩缝的间距宜适当减小。
3、 当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小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 , 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这些措施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面:
①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 率;
②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
⑧每30m〜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mm〜1000mm ,钢筋采用搭
.专业整理.
.学习帮手.
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45天后浇筑;
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
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 。
♦防震缝
1、 最小宽度:按框架结构的50%取用,但不应小于100mm。(框架结构防震 缝最小宽度规定为:高度不超过15m时不应小于100mm ;超过15m时,6度、7 度分别每增加高度5m、4m,宜加宽20mm。)
2、 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防震缝 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可按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
3、 防震缝宜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 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
4、 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增大防震缝的宽度。
5、 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不宜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设置防震缝 ,否则 应采取可靠措施。
二、墙体布置
♦剪力墙结构应具有适宜的侧向刚度,剪力墙结构是以剪力墙及因剪力墙开洞形成 的连梁组成的结构,其变形特点为弯曲型变形。
♦平面布置宜简单、规则,宜沿两个主轴方向或其他方向双向布置 ,两个方向的侧 向刚度不宜相差过大。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仅单向有墙的结构布置。
♦宜自下到上连续布置,避免刚度突变。
.专业整理.
.学习帮手.
♦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宜避免造成墙肢宽度 相差悬殊的洞口设置;一、二、三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不宜采用上下洞口不对 齐的错洞墙,全高均不宜采用洞口局部重叠的叠合错洞墙 。
♦剪力墙不宜过长,较长剪力墙宜设置跨高比较大的连梁将其分成长度较均匀的若
干墙段,各墙段的高度与墙段长度之比不宜小于 3,墙段长度不宜大于8m。
♦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结构不应全部采用短肢剪力墙;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A 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布置短肢剪力墙,不应采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 构。当采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宜大于结构底 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
2,房屋适用高度应比本文一、中规定的剪力墙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适当降低 ,
7度不应大于100m。
注;1,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 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
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
2,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是指 ,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
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 30%的剪力墙结构。
♦应避免楼面梁垂直支承在无翼墙的剪力墙的端部 (〈审查要点》/ 6)。楼面
梁不宜支承在剪力墙的连梁上。
♦当剪力墙与其平面外相交的楼面梁刚接时,可沿楼面梁轴线方向设置与梁相连的
剪力墙、扶壁柱或在墙内设置暗柱,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置沿楼面梁轴线方向与梁相连的剪力墙时,墙的厚度不宜小于梁的截面宽
度;
.专业整理.
.学习帮手.
设置扶壁柱时,其截面宽度不应小于梁宽,其截面高度可计入墙厚;
3,
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新规范6、7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