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分析:爱莲说
2
教学案例分析:
爱莲说
周敦颐
案例背景:
本文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
教学案例分析:爱莲说
2
教学案例分析:
爱莲说
周敦颐
案例背景:
本文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文章主要引导学生把握的是“莲”的形象,进而领略其内在的气质,最后知晓其象征意义,配合课文,插图及相应的文字资料,可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莲”。 学生对“莲”这种事物还是比较熟悉的,从墙壁上挂的画,文学作品中读到的,因此,对“莲”的外在形象的把握不是很难,再加上本文提供的插图,文字资料,学生易于理解课文内容,并且阅读后肯定有独到的体验,可引导他们表达出来。
教学目标:
理解《爱莲说》的主题;
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
内容分析:
重点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难点是衬托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都见过荷花吧!你知道荷花还有哪些称呼?
生:莲花。
生:水芙蓉。
师:此外,还有芙蕖、菡萏等非常幽雅的名字。古人的许多作品都有对它的描叙,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写莲的文章《爱莲说》。(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检查预习:
师:这篇课文大家都预习过了,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作者吗?
生:周敦(dūn)颐(yí),(教师在黑板注音)道州人,现湖南道县,字茂叔,宋代哲学家。(教师在黑板上注明朝代)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
3
4
师:那文章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呢?
生:菊花和牡丹分别象征与君子不同类的人,这样写更能衬托出君子傲岸高洁的品质。
师:菊花和牡丹分别象征什么人呢?
生:菊花象征隐逸者,牡丹象征富贵者。
师:作者对当时消极避世的隐逸者和追逐富贵的人都持什么样的态度呢?请大家分组讨论。
(学生激烈讨论,后发表看法)
生1:我们认为作者不赞同隐逸者和富贵者,而惟我独尊。
生2:我们认为作者赞同隐逸者反对富贵者,因为当时世风不良,作者借此来批判追逐富贵的一批人。
师:你对包括作者在内的三种人如何看呢?
生1:我认为隐逸者消极避世不值得提倡;追逐富贵者太势利,人品不高;只有作者这样的人志高行洁,才真正称得上君子。
生2: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隐逸者和作者都不值得提倡,这样的人其实是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人要学会适应社会,而不是让社会来适应你”既然这种追求富贵的现象普遍存在,那么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就应该适应它,与它融为一体,而不是消极避世,也不是孤高自许,这样于己于人才能够融洽,才利于发展。
师:我觉得大家说得都有道理,人各有志。正因为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人存在,我们的社会才会丰富多彩,我们因此也才能领略到多种多样的文学作品,了解到形形色色的人,学到更加丰富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布置作业:
熟读并背诵全文;
描写一种植物并能借此种植物表达你的某种心志。
4
教学案例分析:爱莲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