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教学反思
《蚂蚁》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
《蚂蚁》教学反思 1
四月十六日,听了倪老师的一课《蚂蚁和蝈蝈让学生猜哪个图片上的动作适合这段音乐, 学生随音乐模仿动作很自然就得出答案、 学生通过模仿小蚂蚁走步又复听了歌曲, 这时学生对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读歌词使学生了解到了小蚂蚁身上的好品质。 分句学唱、表现歌曲以及最后的创编舞蹈动作这些教学环节、学生都享受到了歌曲的魅力和学习音乐的乐趣。
《蚂蚁》教学反思 3
教材分析:
《上天的蚂蚁》是北师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 11 单元努力的第一篇主体课文。
课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
法,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 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 说明了“只要意志坚,鸡毛能上天”的道理。
本课短小紧凑,浅显易懂,故事性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课文通过对话展开情节,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说明,要想做成一件事,靠的不是身材、体力等物质方面的条件,而是要有坚持不懈、努力进取的恒心和毅力。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学习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体会努力的含义。
本课的难点是从蚂蚁的话中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 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学生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和培养,学生在识字、朗读、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认识 9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巨人与蚂蚁的不同表现,从对比中体会“蚂蚁”品质。
、引导学生树立目标,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在阅读中体会蚂蚁的自信和勇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它就是——蚂蚁!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蚂蚁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再读词语。
(蚂蚁虽然是本课的生字,但是学生早就通过各种途径认识了它的读音,因
此把重点放在渗透形声字的规律: 形旁表意思, 声旁表读音上, 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构字规律, 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为学生形成独立的识字能力作有益的渗透。)
、同学们都见过蚂蚁, 站在蚂蚁面前, 你有什么感觉?很小很小的蚂蚁平常都干些什么事情呢?
、一只蚂蚁却要干一件不同寻常的大事情,它要——上天。 (板书:上天)它就是上天的蚂蚁。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上天的蚂蚁》——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请翻到语文书 69 页,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不懂得地方打个问号。
、复习识字方法,认读词语。
a :课文中的词语迫不及待地跳出来想考考你们, 你们认识他们吗? (小老师领读)
b :看到大家读得那么好, 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玩个抢读的游戏, 就是老师指
大家读,比比谁的反应快?
、同桌互读课文。
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快就记住这些字了,那调皮的词语趁大家在游戏的时候
又回到了课文中去了,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吧。同桌轮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得
好,夸夸他;读不好,教教他。
(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倾听习惯。 )
(三)品读课文
树高,路长,困难大。
、蚂蚁和巨人都想从哪里爬到天上去?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请同学们自由
读课文 1—— 3 自然段,勾出描写通天树高的句子。
(注意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
:谁找到了?大声地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有一棵树,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
读得好时:通过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插入云霄的通天树。 (板画通天树:
用绿色粉笔)同学们,像他这样来读一读。
没读好:孩子们,通天树高吗?而且是很高——很高! 高得——插入了云霄。
可是,这个孩子的读,让老师觉得通天树不太高。谁能读得更高一些?(评语:
有点高了!更高了!好一棵插入云霄的通天树! )来,大家一起读。
:还有哪些句子?
生读:从树干往上爬,一直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
通天树就像一架通向天上的梯子,好高哟!来,一起读,边读边想象。
:还有哪些句子?
生读:他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树尖。做一做“抬头仰望”的动作。
(根据词语特点,让学生通过动作来理解词语,直观、形象。
《蚂蚁》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