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最新跟师心得.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跟师心得
跟师心得〔一〕
2022年是我工作的第一年,在医院领导的热情关心下,我荣幸的参加了本院“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活动,成为了我们医院中医骨伤科名宿沈国海老师的弟子,在将近2月的跟师过程中,我本人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跟师心得〔三〕
中医临床学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如何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并很好的掌握,是每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学生期盼到达的。但是我进入临床后发现临床学习与理论学习有很大的差异,一时很难掌握,开始总有每天看病抄方匆匆忙忙但收获甚微的感觉。跟师学习这么多天,沈老师不厌其烦的为我解决了这些问题,下面结合我的学习经验谈谈在临床中如何跟师。
一、要注意培养动手能力。中医的动手能力,即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的锻炼。中医的四诊绝对不是简单地一照、一查,就可以取代的“高级技术〞。必须把过去的知识,与当下的病症结合起来;与患者即时、随机地进行交流才能获得。同时,能够被准确表达,记载于书本上的“明知识〞只是一小局部,人类更多的知识,是那些只可意会而难于言传的东西。俗语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通过跟师学习,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才会掌握中医的精髓。
二、要做好病案记录。每天跟师出门诊都做好病案记录,记录的原那么是能详那么详,包括舌脉,以备以后查阅。一些常见病可以简单记录,对于疑难病、罕见病那么要详细记录,包括老师药物用法都要详细记录。认真做好病案记录是收集原始资料最好的途径,每当我临床遇到棘手的疾病时,总把以前记录的病案重温几遍,往往茅塞顿开,找到一些好的解决方法。
三、要勤于思考。跟师门诊要用心去问病史,用心切脉,用心记录及思考老师的处方。我在四诊之后考虑这个病是什么证型,该用什么主方,怎样加减。然后看和老师的辨证思路是否一致,选方用药是否相同。如果相同,那么知道自己的辨证思维和老师的根本一致,如果不相同那么要考虑自己的差距在哪里,甚至请老师指点迷津,我的思路错在哪里,我的哪些药用得欠妥,哪些药用得得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用等等。有时候老师特殊的用方用药,或者特殊剂量那么更要仔细揣摩。
四、要学会与患者相处,视患者如亲人,体贴患者,这样患者才会更好的配合你,让你做检查,答复你提出的问题。

跟师心得〔四〕
跟随沈老师上了大半年的门诊,发现理论跟实践真的很不一样。以前在学校上专业课程时老师总会举一些真实的病例来帮助我们对理、法、方、药的认识,那时觉得其实辨证挺容易的,有“学医三年,谓天下无不可医之病〞,因此很自信能做好一个医生。比及跟沈老师上临床,才发现临床证型几乎和书上完全不同,还未“治病三年〞,便已有了“谓天下无可用之方〞的念头,还好沈老师勤勤恳恳,诲人不倦,才使得我渐渐平复了那紧张的心情,但觉医生辨证真如将领带兵打仗,必须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一方面必须要了解病邪之虚实寒热而另一方面又必须要知晓病家的正气强弱和感邪轻重,以便能沉着的遣方用药,只有这样才能药到病除,使祛邪不伤证,扶正不碍邪。这时才体会到做医生如临深渊,手如握虎,丝毫不敢大意,毕竟我们系病家生命之所在。
古代医家曾

最新跟师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朱老师
  • 文件大小36 KB
  • 时间202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