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离手术后的观察与处理
全身情况的观察与处理
2
眼部情况的观察与处理
预计中的:即是否达到手术
设计的要求
预计外的:即各种伴随情况
与并发症
3
一、视 力
感染隆起区压痛明显,分泌物多,
常伴有植入物脱出
处理:局部频点抗生素
抗生素冲洗结膜囊与感染区
拆除植入物与全部线头
13
眼内炎
表现:视力急剧下降,严重的丧失光感,眼部剧烈疼痛,前房渗出积脓,玻璃体高度混浊,病情严重可见玻璃体积脓,呈黄白色反光
处理:抗生素与激素
(局部频点、全身、 玻璃体内注射)
玻璃体切割
(视力低于手动是玻切的指征)
14
全身抗生素使用(推荐)
万古霉素 bid + bid
氧氟沙星 bid + bid
bid + bid
(对G-)
15
玻璃体内抗生素注射(推荐)
万古霉素 +
万古霉素 +
16
激素的使用
局部:% DX 频点
玻璃体注射: DX
全身:50~60mg 强地松口服
~10mg DX iv
17
八、出 血
巩膜外手术:药物治疗
玻璃体切割
玻璃体手术:药物治疗
两根针液--气交换
再次玻璃体手术
18
九、眼底:必须是连续、动态的
内容包括:
视网膜下液吸收情况
视网膜裂孔与形态、封闭情况与冷凝反应
环扎加压的位置、高度与与裂孔的相对关系,有否新裂孔
如为GRT,更应注意后缘瓣回复情况
放液口状况与玻璃体状态。
19
如为玻璃体手术,还须观察
气体、硅油的数量、位置
C3F8膨胀与吸收
残留膜情况
20
1、视网膜下液(SRF)残留
A. 裂孔与加压间无或有少量SRF
B .裂孔与加压间有SRF,
但加压嵴尚清晰,裂孔在加压范围内
,且以裂孔
为中心,加压嵴不显
21
2、裂孔未闭
术中裂孔冷凝不足
环扎加压位置不当
眼球肌肉(特别是斜肌)活动而导致加压移位所致。
孔后缘有严重牵引
裂孔特别是马蹄孔、张口型裂孔近旁有子午线皱折
裂孔周有未松解的皱襞等
22
3、新 孔
术前遗漏
术中医源性
术后新产生
特征是SRF与新裂孔有明显相关性
而与原裂孔无关
23
处理:
裂孔处无SRF:光凝封闭裂孔。
裂孔被气泡遮挡:用Volk广角镜透过气泡光凝。
裂孔处极少SRF:
环压:试分次光凝,可先在裂孔稍远处光凝。
玻切:改变体位,使气泡推顶裂孔,孔周SRF吸收后
光凝。
裂孔处有SRF:
环压:药物,SRF减少后试分次光凝
SRF不减少,10天后手术
玻切:改变体位,使气泡推顶裂孔,孔周SRF吸收后
光凝。
裂孔处有子午线皱襞:孔周加激光
24
气体量不足:光凝后气液交换或气液交换后光凝。
硅油填充:通过硅油顶压,SRF吸收后激光
光凝失败,巩膜外手术不到位:手术治疗
术式包括裂孔冷凝、调整环扎加压位置、气液交换
等。
裂孔处牵引明显,网膜前膜牵引:再行玻璃体手术。
25
玻璃体手术裂孔处有SRF:
转动体位 光凝
气泡太小 补气后光凝
GRT、后极孔、M孔:透过气体光凝
或气下分次光凝
26
4、视网膜再脱离
1月以内:新孔产生未被查获
2~3月:PVR发生(前部、后部)
处理:根据情况、尽早手术
27
5、气泡进入视网膜下
表现: 玻璃体腔中气泡突然消失或明显减
少,上方网膜呈球形隆起,伴黄色
反光,且随体位改变而变化
形成原因:体位不当
处理:体位改变
放气
28
6、黄斑表面膜
原因:颞上方大裂孔、冷凝过多、环扎过
靠后,加压块过大,不完全PVD或
无PVD,玻璃体手术未剥净黄斑前膜
表现:黄斑水肿 →内界膜放射状条纹 →黄斑
皱褶
视网膜脱离手术后的观察与处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