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古诗词曲赏析
毕节中考命题规律
近三年毕节中考考情分析
2019年毕节中考命题预测
年份
考查篇目
考查知识点
题型
题号
分值
纵观毕节近三年中考,古诗词曲赏析是必考内容。题型以简答题赏析。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答题步骤】
品味句子一般可以从两方面回答:一是从内容方面考虑,该句主要描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有怎样的寓意;二是从形式方面思考,该句有什么表达技巧,指出其表达技巧及效果,或者分析句中的语言特点。
【答题格式】
析诗义+找特点+绘画面+表感情例2(2019年毕节12题5分)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本诗精选了如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富有早春特征的景物。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与本诗的意境一致。
C.本诗流露出诗人喜爱之中隐含的惋惜之情。
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诗人看不够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从尾联中的“最爱”“行不足”等词语可以看出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但没有惋惜之情。
【答案】C
(2)任选一联品析其如何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3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意理解和赏析。作答时要抓住关键词加以分析。
【答案】示例:颈联中,“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理解意境(描述画面)
【答题指导】
1.所谓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2.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缥缈、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答题步骤】
1.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描绘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要有诗意。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如只答“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之情”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答题格式】
画面+氛围+情感
例3(2019年毕节12题5分)阅读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元]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这首元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无论一个朝代兴盛还是衰亡,最终受苦的都是百姓。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答案】抒发了作者对劳动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对统治阶级的怨恨。
(2)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中“聚”“怒”二字的作用。(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作用的理解。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起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据此可作答。
【答案】①“聚”,群山从四面八方聚集;“怒”,气势强盛、猛烈、发怒;②这两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潼关外有黄河拱卫、内有群山环绕地势险要的特点。
把握诗词情感(主旨)
【答题指导】
1.常见思想感情。
诗词类型
常见思想感情
典型举例
抒情类
①被大自然的美景所吸引,表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钱塘湖春行》
②借古讽今的情怀
《赤壁》
③青春易逝的伤感
晏殊《浣溪沙》
④仕途失意的苦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⑤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江城子·密州出猎》
山水田园类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专题1 古诗词曲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