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
冠心病中医药治疗进展
学生 张扌
学 号 09020348
院 系
专 业
指导老师李培硕
2013年4月27日
冠心病中医药治疗进展
【摘要】 从冠心病〔CAD〕的病因病机、中医辨证分型及证型的形成和溶血栓的作用。
益气治本为主中药:临床常用药物以人参、黄芪为主组成,成药 如通冠丸,注射剂常用的有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和 参芪扶正注射液等。 以人参为主要成分的制剂, 人参的有效成分是人 参皂苷,人参皂苷]2]能增加心肌细胞Ca2+浓度,从而增强心肌收 缩力,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促进衰竭心肌 DNA 和蛋白质的合成,还 可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保护心肌,产生正性肌 力作用,纠正心衰。人参皂苷还可明显提高心肌缺氧的耐受能力,对 损伤心肌超微结构有保护作用, 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舒张功能, 增加 冠脉血流量作用。以黄芪为主的制剂,黄芪主要功能为补气升阳,并 有扶正固本、托毒生肌之成效。大量研究说明,黄芪对心血管系统疾 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黄芪对心血管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包括改善心 肌缺血、增强心功能等成效。
以银杏叶为主要成分: 银杏叶是近年来研究开发较多的心血管用 药,临床常用药有银杏达莫注射液和舒血宁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
EGB主要活性成分为银杏黄酮类、银杏萜内酯类。银杏黄酮可通过清 除氧自由基、抗氧化作用,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内皮细胞松弛因 子的释放而调节血管舒缩功能, 从而持久地扩张冠脉, 增加冠状动脉 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
3]。银杏萜内酯是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 拮抗剂,抑制 PAF 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微血栓形成;抑制血栓素
〔TXA2丨生成并促进前列腺素〔PGI2生成,从而调节血管紧张素抑 制血栓形成,降低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改善组织血供。
以三七为主要成分: 临床常用的血塞通注射液, 其主要成分是三 七总皂苷。现代药理研究说明它可以对抗由二磷酸腺苷引起的血小板 聚集及黏滞血症,抑制血栓形成;有效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浆黏度、 血细胞比容、 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 调节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 脂蛋白代谢异常;增加心肌供血量,改善微循环,扩张冠状动脉,减 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降低外周阻力,减少心肌耗氧量,抗心肌 缺血。
以灯盏花为主要成分:灯盏细辛注射液作为常用的临床药物,主 要成分是灯盏花素总黄酮,化学名为 4 、 5 、 6-三羟黄酮- 7-葡 萄糖醛酸苷。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它可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提高 心肌功能及供血,调节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流动力学,抑 制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促进纤溶活性,清除氧自由基,对抗脂质过 氧化及缺血再灌注,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减低血液黏度,减低过 氧化脂质的产生,提高红细胞 SOD活性。
问题与展望 中医治疗冠心病,在改善临床症状、增加患者活动耐力、减少冠 心病发作, 甚至在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和长期预后方面, 防治冠心病介 入治疗后的并发症,大量小样本的临床观察,显示其具有独特优势。 尤其在药物剂型上做了大量研究和改进,出现了中成药和注射剂等。 此外,中医药临床治疗冠心病,运用辨证和辨病结合的理念,将现代 医学的病理生理变化纳入中医辨证的范畴, 进行个体化、 整体化的辨 治,更能表达中医临床的疗效优势
中医综述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