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伦理学教案非伦理学专业.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9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页脚--第一章导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节教学,学生应当知道伦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了解什么是描述伦理学、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了解当代美国、前苏联和中国的规范伦理学研究状况,从宏观上对伦理学这门学科有所认识。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描述伦理学、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的含义;当代美国、前苏联与中国的规范伦理学研究情况。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四、思考题:1、描述伦理学、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的含义2、规范伦理学的类型和理论3、试比较当代美国与中国规范伦理学的异同五、参考书目:1、何怀宏:《伦理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罗国杰:《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一章导论一、伦理学的含义及其产生、发展的一般概述:(一)伦理学的含义;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现象、揭示道德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是对道德现象进行哲学考察和系统研究的理论体系。(二)伦理学的产生、发展简介:1、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葛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基督教伦理学——康德的道义论伦理学——边沁、密尔的功利主义伦理学——元伦理学在西方历史上,系统的伦理学产生于公元前五世纪到四世纪的古希腊,经历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师生三人不断推进的过程。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主要探讨世界的起源和构成,他们关心自然界是怎么来的,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然而到了苏格拉底生活的时代,他亲身经历了雅典兴盛的顶峰和随后的衰落,看到了雅典卷入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带来的许多道德问题,而雅典的民主制度也遇到危机,于是,哲学到了苏格拉底这里有了一个大的转向,即由天上转向人间,由自然转向社会,由主要关心世界是怎样来的,转向关心人应该往哪里去,即人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生活,选择什么样的价值目标,拥有什么样的德性,以及相应的社会制度应当如何安排等等。(他生活简朴,为人勇敢、大度,品行中表现出一种很高的道德坚定性和纯洁性。“助产术”、“知识即美德”、“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活”等)在柏拉图的哲学体系中,有关人及其道德、政治的思考占据着中心的位置。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个人应当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一个正义的人是否也是一个幸福的人?中间主要是有关个人正义与制度正义的联系,一个正义的理想国家将是怎样的。最后归结到个人灵魂的不朽和永生幸福。亚里士多德是系统的伦理学学科的创立者,在他的代表作《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系统地阐述了一种高尚的目的论、完善论和德性论的伦理学,这是对后世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一种传统伦理学(美德伦理学、德性伦理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哲学家们十分重视对伦理学问题的探讨,后来的斯多葛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都把哲学分为三部分——即物理学(自然哲学)、逻辑学和伦理学。伊壁鸠鲁学派认为,这三者中伦理学才是目的,前两者都是手段。斯多葛学派则认为,整个哲学好比一个果园,逻辑学是整个果园的围墙,物理学是园中的果树,伦理学才是果园中的果子。他们又认为,哲学好比一个蛋,逻辑学是蛋壳,物理学是蛋清,只有伦理学才是居于这个蛋中心的蛋黄。--页脚--可以说,在古希腊,伦理学不但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而且简直成了哲学的核心。2、中国:儒家的孔子——孟子——西汉董仲舒——二程等宋明理学家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二、当代伦理学界对伦理学的分类:(一)描述伦理学(二)元伦理学(三)规范伦理学第一节描述伦理学一、描述伦理学的类型和理论(一)含义:依据经验描述的方法,从社会的实际状况对道德进行经验性的描述和再现,也叫记述伦理学。与传统规范伦理学相比,既不研究行为的善恶及标准,也不制定行为准则和规范,而是依据其特有的学科研究方法对道德现象进行经验分析、科学分析。(二)类型及理论:1、道德社会学: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社会的道德现象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的道德事实,根本指导思想是——把道德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构成部分和要素,因而受社会结构和社会矛盾的制约,同时对社会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的一类社会现象来看待。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如社会调查、作品分析、走访、座谈等,通过对社会与道德之间的双向作用过程的考察,研究和“测定”社会的道德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向。对所获得的资料、数据等社会道德信息进行社会学分析,从而揭示出道德形成、发展和运行的社会学规律,展示社会的道德风貌,进而探明社会道德完善的途径。研究内容2、道德心理学:、社会道德心理发生和运行的过程及一般规律,揭示人的道德品质和习惯、社会舆论和传统文化等形成、发展的心理学规律。(1)道德意识的心理形式。(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2)道德行为的心理机制。(欲望——动机——意志——行为—

伦理学教案非伦理学专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swng35
  • 文件大小378 KB
  • 时间2016-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