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次课我的世界观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24页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24页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和平主义者。1955年4月,弥留之际的爱因斯了。
形容姣好、举止优雅的艾尔莎,随爱因斯坦从纳粹统治的德国,逃到美国定居的第三年,便因患肾病不治而撒手西去,在爱因斯坦心上划下了不可愈合的伤痕。 爱因斯坦每当思念艾尔莎而不得一见时,便拿起那把从柏林家中带来的古铜色小提琴,伫立在亡妻永远含笑的 ...
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24页
少年时期的爱因斯坦
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24页
《我的世界观》
相关背景
《我的世界观》最初发表在1930年出版的《论坛和世纪》(Forum and century)84卷,193-194页。当时用的标题是“我的信仰”(What I believe),展示了爱因斯坦恢宏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他热爱真理,追求正义,深切关怀社会进步的精神给世人以深远的影响。
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24页
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24页
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创立了狭义、广义相对论,而且还是一位具有深邃洞察力和独立批判意识的思想家。
因为爱因斯坦在我们小小的地球上生活过,我们这颗蓝色的星球才比其它宇宙的部分有特色,有智慧,有人的道德。 ——李政道
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24页
这篇演讲词阐释了作者的人生观、政治理想和宗教感情,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内涵。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
*
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24页
第1部分(1-4段)人生观
第2部分(5-6段)政治理想
第3部分(7段)宗教感情
*
*
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24页
1、人生观—— “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
具体体现:
对他人劳动的尊重;
对俭朴生活方式的认同;
对别人的足够宽容。
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24页
哲学意义上的自由与必然是一对范畴
“自由”:按照自己的意志 不受任何约束进行活动随心所欲
不受任何限制
必然 ==指客观事物的规律
规律未被认识时,以必然的形式存在着 人是它们的奴隶
规律一旦被认识 人获得了自由,成为客观世界的主人
不“自由”===最终得到
{
认识事物
处理事物
超必然的绝对自由
{
爱因斯坦所不相信的自由应当是指
真正的自由:
主观
服从
客观
没有自由
尊重客观
自觉按照客观规律
要获得
真正的自由
每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受者外界的强迫,而且还要适应内心的必然
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24页
人的主观受客观制约,
要学会在“不能要他所想要的”的时候,
分析原因保持平常心学会宽容。
友情提示: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24页
2、政治理想——民主主义
主要体现在:
“很快就会腐化堕落”的专制制度的极度反感;
“罪恶渊薮”的战争的深恶痛绝。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24页
爱因斯坦和核弹政治的瓜葛是众所周知的:他签署了那封著名的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信,说服美国认真考虑他的想法,并且他在战后从事阻止核战争的各项努力。但是,这些不仅仅是一位科学家被拖入政界的孤立行动。事实上,爱因斯坦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踌躇于政治和方程之间。” 爱因斯坦最早从事政治活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他在柏林当教授。由于目睹草菅人命而不胜厌恶,他卷入了反战示威。他拥护国内反战以及公开鼓励人民拒绝征兵,因而不讨他的同事们喜欢。后来,在战时他又致力于调解和改善国际关系。这也不得人心,而且他的政治态度很快使他难以访问美国,甚至连讲学都有困难。
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24页
1933年,希特勒上台了,爱因斯坦正在美国,他宣布不再回德国。后来纳粹义勇军抄查了他的房子,并没收了他的银行账号。一家柏林报纸的头条写道:“来自爱因斯坦的好消息——他不回来了。”面对着纳粹的威胁,爱因斯坦放弃了和平主义,终于忧虑到德国科学家会制造核弹,因而建议美国应该发展自己的核弹。但是,在第一枚原子弹爆炸之前,他就曾经公开警告过核战争的危险,并提议对核武器进行国际控制。
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24页
3、宗教感情
a.“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奥秘”的虔诚心态;
“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的追求和坚守;
第九次课我的世界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