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英实验学校首届教学比武总结
;
我校首届教学比武已经圆满结束,本次教学比武组织严密,准备充分,时间集中。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我校教研教改的有序进行,更好地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我校的办学品位,充分展示教师与学生的风采。从活动的实效来看,也确实起到了为教研教改搭建展台,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为学生展示能力与风采搭建舞台的作用。
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在于:
第一, 充分体现了学校“精勤谨进”的教风。
1、本次教学比武的十三位参赛者都在“精”字上作足了文章:力求做到设计教案的精心、教具准备的精到、活动环节设计的精新(精心新颖)、课件制作的精美,知识传授的精准,为我们奉献了精彩的比武课。
2、参赛者都在“勤”字下足了功夫。十三位教者深入钻研教材,虚心请教同行,反复修改教案,多次进行试教,都体现了一个“勤”字。
3、同时,他们的这种做法也体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进”取的工作精神。都是反复试教,课后认真地请教,诚恳地听取其他老师的建议与意见,认真地进行整改。
我们从十三位参赛者的身上,看到了我的良好的教风和作风,看到了我校的希望。
第二, 体现了较为成熟的教学思想。
1、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大部分参赛老师能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真正当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服务。他们能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中,能为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创造和谐的氛围,为学生探求知识提供良好的条件。能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能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师必要的点拨、引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
2、具有“开放教学”的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其实,在通观了所有的课程标准后,这也是所有科目的一个共性。因此,课堂教学应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束缚,树立大教学观,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内容,开放的教学空间,开放的教学时间等等,合理运用课外资源,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是很有必要的。
开放的教学内容,是指紧扣课本又不局限于课本,能对教材进行开发与重建,将生活的、课外的相关的内容引入课堂,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学习内容,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这一点上,很多教师是做得很好的。
3、有了“共同探索”的模式。
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放下权威的架子,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能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探索中获得新知识。
4、能关注学生的成功感。
十三位教者都能将多少不一的将关注的眼光放到学生的身上,能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点评与激励。
第三,教学目标比较明确,目标达成较为成功,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八位教者制定的教学目标都是非常明确的,都已经掌握了新课标下教案的设计方法,三维目标在教案中与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能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教学手段能围绕目标,重点教学内容的时间分配比较合理。
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学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比较成功的几堂课都具备共同的特点,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都能达到。三是有效利用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在这些方面上,陈冬娥老师与李琼老师做得成为突出,她们能够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第四,灵活开放的教材处理能力。教者们能够较为准确到位地处理教材,能准确地把握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能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科学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教材系统转化为教学系统,形成明晰的教学思路。能结合学科特点,捕捉教材中的或与教材有关联的甚至是各种迁移性质的能训练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的材料,用活教材。这一点的开放的教学意识中已经举例。
第五,教学程序比较明晰,课堂结构运作比较合理。
一节课下来,教者操作起来有条不紊,学生学起来也循序渐进,不会出现不知所云,不知所往的迷茫。
在课堂结构安排上,能做到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预习、质疑、读讲、写练等环节有机结合。教师在围绕教学目标,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方式的实践活动。这一点以英语课和体育课做得比较突出。
第六,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多彩。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
比武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