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差量法解化学计算题.docx巧用 “差量法 ”解化学计算题
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是按一定量的比例关系反应进行的,因此可以根据题中的相关量
或对应量的差量,得到相应的解题方法——即差量法。 “差量法 ”就是不考虑变化过程,利用
最终态(生成物)与最初态设 R 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
M,则不定反
应式如下,并用质量差求解如下:
KR +
AgNO3
= ==
AgR↓ +
KNO3
质差量 ——— K+
39+M
108+M
108- 39
39
-(K+)
108
39
39
解得 m(K+
答案为 。
g
g
m( K
)
) == g ,
B
对照解析 1 和解析 2 可看出, “差量法 ”解题省去了繁琐的设未知数一列方程组一解方程的求算过程,并且对于题目中的 Br 和 Cl 的质量也巧妙地作了回避,因而使问题更简单化了。
五、利用差量法解题的类型
1、质量差量法
如果题给某个反应过程中物质始态质量与终态质量, 则可采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来解题。①固体质量差量法
例 1:将 铜片放入足量 AgNO3 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铜片洗净烘干后,称得质量为 ,计算有多少克铜被氧化。
解析:铜与 AgNO3 发生反应: Cu+2AgNO3=Cu(NO3)2+2Ag,从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有 64g 铜被氧化,会生成 216g 金属银,固体质量增加 152g,它与题中给出固体质量差量构成对应比例关系,可用差量法求解。
解: Cu+2AgNO3=Cu( NO3 )2+ 2Ag 固体增加质量△ m
64g
216g
216g-64g=152g
m(Cu)
- =
②液体质量差量法
例 2:天平两端各放一只质量相等的烧杯, 内盛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 将物质的量都为 a mol 的铝和镁分别放入左盘和右盘的烧杯中,反应完毕后,在哪一盘的烧杯中加入多
少克同种金属才能平衡。
解析:开始反应前和反应后均要求天平平衡,实质上是要求最终增加溶液的质量相等,即可采用溶液质量增加这一实质即可求解。
解:右盘:
Mg+2HCl=MgCl
溶液质量增加△ m
+H2↑
1 mol
2g
24g-2g=22g
a mol
22a
左盘: 2Al+6HCl=2AlCl3+3H2↑
溶液质量增加△ m
2 mol
6g
54g-6g=48g
a mol
24a
2、体积差量法
当有气体参加化学反应且题给涉及前后对于气体在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的变化时,则可根据气体分子反应前后的分子总数之差,利用气体体积的差量,列比例式来解题。
【例题 2】CS2 能够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CO2 和 SO2。今用
巧用差量法解化学计算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