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糖药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55页
学习要求
、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55页
相 关晚餐前1h,1次/日
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55页
【药理作用】
调节物质代谢,影响某些离子转运:
糖代谢
增加糖的去路:促进细胞摄取,增加肝糖原生成,增加葡萄糖的氧化、磷酸化,使糖转变为脂肪等。
减少糖的来源:即抑制肝糖原分解及抑制甘油、乳酸及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变为糖原,减少糖原异生,使血糖来源少,血糖降低。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55页
细胞外
细胞内
IRS-1
IRS-1
酪氨酸激酶活性域(内含酪氨酸蛋白激酶 TPK)
ATP
Tyr
Tyr
P
生物效应
ADP
P
胰岛素结合位点
胰岛素
β
α
α
β
胰岛素受体结构及信号转导示意图
P
P
P
作用机制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55页
2、脂肪代谢
促进合成:激活脂肪组织中的丙酮酸脱氢酶,使丙酮酸转化成乙酰CoA的反应加速;还能促进脂蛋白脂肪酶的合成,加速脂肪组织从血中摄取脂肪酸。这些都有利于脂肪的合成。
抑制分解:降低释放脂肪酸和甘油的速度,使肝脏氧化脂肪酸及生成酮体的速度也相应下降。
(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代谢障碍,能量不足而通过脂肪酸大量氧化供能,酮体产生↑,造成酮症酸中毒,胰岛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55页
3、蛋白质代谢
促进合成,抑制分解
原因:胰岛素能促进氨基酸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并促进其活化,增加DNA和RNA的合成,进而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同时抑制蛋白分解,促进机体生长。
4、对K离子转运的影响
增加细胞内钾浓度
原因:可以激活Na-K-ATP酶,促进K+内流,使细胞外K+降低,细胞内K+浓度升高。可纠正临床上细胞内缺钾,防止心梗时的心律失常。
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55页
5、其他作用
胰岛素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和骨骼肌血管扩张,可加快心率,加强心肌收缩力和减少肾血流。近来报道胰岛素具有促进细胞生长作用。
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55页
作用机制
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55页
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55页
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55页
胰岛素制剂及其作用时间
分类
药物
注射途径
作用时间(h)
给药时间
开始
高峰
维持
短效
正规胰岛素
静脉
立即
2
急救
皮下
~1
2~3
6~8
,3~4次/日
中效
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皮下
2~4
8~12
18~24
早餐或晚餐前1h,1~2次/日
珠蛋白锌
胰岛素
皮下
2~4
6~10
12~18
长效
精蛋白锌
胰岛素
皮下
3~6
16~18
24~36
早餐或晚餐前1h,1次/日
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55页
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55页
【临床应用】
1. 重症糖尿病(IDDM,I型)
尤其是幼年型糖尿病,胰岛素是唯一有效的治疗药物。
2. 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
经饮食控制或口服降糖药未能控制者
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55页
【临床应用】
3. 继发性糖尿病
如因垂体疾病,胰腺疾病,胰腺切除,药物及化学物质等引起的疾病。
4. 糖尿病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者
酮症酸中毒
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
其他:合并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甲亢、高热、妊娠、创伤及手术的各型糖尿病;
5. 细胞内缺钾
临床上合用葡萄糖、胰岛素,促进钾内流,纠正细胞内缺钾。
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55页
【临床应用】
5、重病恢复期加强胃纳,恢复体重
因胰岛素可以刺激胃酸分泌,也可以加强胃的活动功能,故有时病后用普通胰岛素4u皮下注射(饭前)以促进食欲,加强食物消化和利用,使病人的体力和精力得以恢复。
6、治疗精神分裂症
(胰岛素休克疗法)临床上用大剂量的胰岛素引起低血糖性休克,对治疗精神分裂症有一定的疗效。但有一定的危险性,故需在设备与护理条件比较好的医院中进行。
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55页
不良反应
一般反应轻微而短暂,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偶见过敏性休克.
多为牛胰岛素所致. 可改用高纯度的 胰岛素或人胰岛素.
可用H1受体阻断药及糖皮质激素治疗.
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55页
常见症状:
多为胰岛素用量过大或未按时进食所致。此时患者出现
降血糖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