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六艺
六艺者,礼、乐、射、御、书、数也.“艺"为“艺能”之意。《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六艺是周代教育贵族子弟的六种科目.“礼”包含政治、道德、爱国主义
古代六艺
六艺者,礼、乐、射、御、书、数也.“艺"为“艺能”之意。《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六艺是周代教育贵族子弟的六种科目.“礼”包含政治、道德、爱国主义、行为习惯等内容;“乐”包含音乐、舞蹈、诗歌等内容;“射”是射箭技术的训;“御”是驾驭战车的技术的培养;“书”是识字教育;“数”包含数学等自然科学技术及宗教技术的传授。其萌芽在夏代已见端倪,经商代,至周而逐步完善.“六艺"教育的特点是文、武并重,知能兼求和注意到年龄的差异及学科的程度而教育有所别。“六艺"中礼、乐、射、御,称为“大艺”,是贵族从政必具之术,在大学阶段要深化学习;书和数称为“小艺”,是民生日用之所需,在小学阶段是必修课。当时,庶民子弟只给予“小艺”的教育,唯贵族子弟始能受到“六艺”的完好教育,完成自“小艺”至“大艺”的系统过程.“六艺”效劳于阶级需要,但也反映了教育的普遍规律,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生员专治一经,以礼、乐、射、御、书、数设科分教,务务实才,顽不率者黜之。”
礼:礼节(即今德育) 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乐:是指音乐、诗歌、舞蹈等。 六乐 :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乐.“舞”属于乐的教育,学生十三岁舞勺,十五岁舞象,二十岁舞大夏,勺、象、大夏都是舞的名称。勺是文舞,是徒手或持羽等轻物的舞蹈。象、大厦、大武等都是个武舞,指手持盾、剑等武器,作击刺等动作、象征作战情节的舞蹈.
射:射箭技术 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说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假设连珠之相衔;剡注,谓矢行之疾;襄尺,臣和君射,臣和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四矢连接,皆正中目的。
御:驾驭马车的技术 五御:鸣和鸾、逐水曲 、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周礼·地官·保氏》:"乃教之六艺……四曰五驭."郑玄注:”五驭: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谓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过通道而驱驰自如;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
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 六书: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注:转注、假借是识字方法 ,而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方法,其中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九十。)
算:算法(计数)数艺九科:方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勾股; 九数即九九乘法表,古代学校的数学教材.
何谓“礼”?
不学“礼”,无以立,《》所谓“仓廪实那么知礼节,衣食足那么知荣辱”,民间婚嫁、丧娶、入学、拜师、祭祀自古都有礼乐之官(司礼),孔子上代屡为司礼之官,孔子少即习礼,“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在国家宗庙祭祀方面,古代官方常设太常寺、祠祭署等礼仪衙曹,设立读祝官
古代六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