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际你我他团体
?团体名称:人际你、我、他?团体目标:
1、协助成员了解自己的沟通型态。
2、学习适当的人际沟通技巧,并能运用于生活之中。
?团体性质:封闭式、教育及成长团体?领导者及训练背景:现皆为彰化师大谄商与辅学系四年级外非语言寻也会成套的伴随语言出现。
(1) 当与言与非语言讯息不一致时,人们较相信非语言讯息,因为非语言讯息仍然会透露出真实的情绪,学者(Kkman和Friesen,1974)称之为非语言泄漏(nonverballeakage)。
非语言讯息与语言讯息一样有不成文的法则规定,在何种情境中应表现出何种行为才适当。例如参加丧礼时,应着素色服装同时也应保持严肃哀伤的神情,不可嬉闹等等。
2. 自我觉察:
人际沟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涉及的因素很多,如个人因素、情境因素、动机、知觉及反应等而这些因素间彼此又有存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相互关系。在核心的沟通历程之外,个人因素,是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影响了个人的动机,并据此确立沟通的目的,进而影响个体的知觉、反应等。沟通的历程大约遵循此模式进行,但因人际的互动是社会性活动,有其特定的背景,因此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如文化、环境等也无法避免地会对沟通产生影响,支配个人的知觉及反应方式。(徐绮穗,民85)沟通双方在沟通历程中,无论有意或无意都朝着所要达成的目标前进,以此为选择讯息的依据,做出适当的反应。而目标常为各人动机所影响,以心理学家Maslow需
求阶层论(Maslow,1954)的观点来看,动机的产生又源自于个人的需求。而个人的需求影响了沟通的目标,在沟通的过程中,双方设定的目标若不一玫或相差太远,则无法达成共识,甚至容易产生误会,影响互动的进行。
我们藉由知觉获得环境中有关物体、事件或他人之讯息,是一种我们日常经验的具体化过程(Mitchell,1978)。知觉在人际互动中具有三项意义:
(1)自我知觉:了解自己所说、所表现及他人对此的印象为何。
9. (2)察觉他人的反应。
(3)后设知觉(metaperception):即我们试着了解别人对我们传递出的讯息的觉知情形,并判断他人对我们知觉他所传出讯息的想法(Hargie,1986)。藉由知觉,个人获得人际互动间的线索,是做出反应时一项重要依据。
影响知觉的因素包括:一、对刺激的熟悉度,这通常是指用语,最好的说明是,我们说话时所使用的俚语,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可能无法了解,甚至产生误解。除此,非口语,例如手势等讯息如果不了解,也可能产生沟通的障碍。二、对沟通对象的态度和情绪:例如我们可能较易知觉到我们所喜爱对象的行为表现,对于厌恶的对象则较少注意,甚至容易扭曲他们的行为。
已有之活动单元与方案夏材清(民69)在『青年同辈团体辅导计划』第三章连续十次的聚会中提及第五次聚会:倾听的学习,第六次聚会:表达自己的感觉,第七次聚会:加强沟通技巧,以反映倾听、我讯息为主要活动内容。
十、参考书目
夏林清。「青年同辈团体辅导计划」。台北:大洋出版社。民国六十九年十一月初版。
钱苹。『自我:个人的与社会的发展』,载于「青年心理学」,胡秉正、郭有橘、钱苹苏建文、路君约、林邦杰、林美珍、黄国彦、丘维城、许水德着,65-68页。台北市:中国行为科学社。民国六十九年。
王美芬。『从休闲观点谈单亲青少年的健全发展』,「学生辅导通讯」,第23期,14-19页。民国八^一年。
徐绮穗。『从人际沟通的互动模式探讨亲师沟通的障碍与对策』,
「台南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报」,第九期,207-227页。民国八十五年。
颜裕峰。「国中生的社会兴趣与同侪人际关系之相关研究」,国立彰化师范大学辅导研究所硕士论文。
卜一、单元设计大纲
次序
单元名称
单元目标
主要活动内容
所需时间
(分)
认识你真好
1、使成员了解团体的进行方式及目标。
2、协助成员与领导者相互认识。
3、建立良好、信任的正向关系。
一、不吐不快:领导者介绍自己、团体的进行方式及团体目标。
二、这是我、那也是我:以画图活动来分析自己眼中及别人眼中的我,小组分享后,回到大团体中,以相互介绍的方式分享。
三、''Yes,sir":订定团体规范。
四、期待再相会:围圈,以一句话表达今天参加团体的感受并作结束。
45
七手八脚一团体凝聚力的形成
1、形成团体的凝聚力。
2、引入人际关系的主题。
一、暖身:1可候及复习名子。
二、七手八脚:领导者讲解规则,下指令。如:四人六脚,继而加入手的指令。
三、讨论与分享:针对「七手八脚」讨论分享个人想法、经验。
四、结束:统整并预告下次主题。
45
你在看我吗?
1、协助成员增进自我觉察。
2、协助成员察觉他人眼中的自我。
一、镜中自我:配对
人际你我他团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