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题目
静脉血管结构与输液
一、静脉输液穿刺类型
1 表浅静脉直接穿刺技术
2 静脉留置套管针穿刺术
3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
(PICC)
4 深静脉置管术
二、输液常用浅静脉解剖
1、上肢浅静脉(背讲课题目
静脉血管结构与输液
一、静脉输液穿刺类型
1 表浅静脉直接穿刺技术
2 静脉留置套管针穿刺术
3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
(PICC)
4 深静脉置管术
二、输液常用浅静脉解剖
1、上肢浅静脉(背面)
头静脉
贵要静脉
副头静脉
手背静脉网
2、上肢浅静脉(前面)
前臂正中静脉
肘正中静脉
贵要静脉
头静脉
副头静脉
3、下肢浅静脉(前面)
大隐静脉
大隐静脉
足背静脉
足背静脉网
4、下肢浅静脉(背面)
小隐静脉
5、颈外静脉
颈外静脉
静脉选择:
上肢:肘正中静脉、头静脉 贵要静脉、手背静脉网
下肢:常用大隐静脉、小隐 静脉、足背静脉网,
头部:头皮静脉。
(一)、 表浅静脉直接穿刺技术
适用于需要反复穿刺,输液疗程<3d的患者,或未要求用留置针的患者,优点,方便,感染率低,不影响日常工作。
对经常输液的患者应从远心端静脉开始穿刺,逐渐向近心端移动。
(二)、静脉留置针的血管选择
一般选择相对粗直、血流丰富、避开关节、易固定的血管。
☻外周远端静脉比较薄,肌层活动少,加上留置针局部的包扎固定,使静脉血流变慢,亦形成血栓致留置针堵塞。
☻留置针最好选用头静脉、肘正中、贵要静脉等中段静脉。
对于可下床活动的患者,不宜选用下肢静脉。如有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选择在下肢静脉穿刺的话,输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加快血液回流。
老年人的血管弹性差、脆性大,留置套管针时应尽量选择直径≥3mm的血管。
使用时避免最后一瓶输入对血管刺激性强或黏度大的液体,如含氯化钾的液体、脂肪乳、10%糖等。
留置时间:多数为4-7天,最长可达1个月
颈外静脉留置针或置管术
适应症:
1、慢性病、晚期肿瘤患者,因长期反复输液及药物刺激,四肢血管闭塞,出现静脉穿刺十分困难。
,用于急诊快速输液。
优点:
1、颈外静脉相对四肢静脉,更显而易见,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低。
2、由于颈外静脉粗,血流大,更耐受高渗液体和刺激性强的药物,最大输液量可达每分钟97ml,
能满足危重患者抢救、围手术输液、
肠外营养及手术中快速补液的要求。
(三)、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
PICC是从外周手臂静脉穿刺,将导管送入近心端中心静脉的进行输液的方法。
1、静脉选择
PICC置管通常选肘窝附近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需弹性及显露性好的血管。
2、PICC的优点:
(1) PICC置管不会出现血气胸、大血管穿孔、感染、空气栓塞等威胁生命的并发症,穿刺成功率高。
(2)可减少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操作方法简捷。
(3)PICC导管在体内可留置6个月~1年,置管后的患者生活习惯基本不会影响。
(4)因导管直接进入上腔静脉,血流量大,避免化疗等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因此能够保护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PICC目前已成为危重病、肿瘤患者长期静脉营养、化疗等用药的方便,安全,快捷,有效的静脉通路。
3、PICC置管的适应证
(1)需要长期静脉输液,但外周浅静脉条件差,不易穿刺成功者;
(2)需反复输入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物;
(3)长期输入高渗透性或粘稠度高的药物,如高糖,脂肪乳,氨基酸等
(4)需要反复输入血液制品,如全血,血浆,血小板等;
4、PICC置管的禁忌证
(1)凝血机制障碍,免疫抑制者慎用;
(2)已知或怀疑患者对导管所含成分过敏者;
(3)插管部位有放射治疗史;
(4)插管部位有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史,血管手术史;
(四)、深静脉穿刺置管
适应证
a. 外周静脉穿刺困难
b. 长期输液治疗
c. 大量、快速扩容通道
d. 胃肠外营养治疗
e. 药物治疗(化疗、高渗、刺激性)
f. 血液透析、血浆置换术
1、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2、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
3、股静脉穿刺置管术
股静脉
植入式输液港
(五)特殊情况下静脉输液的选择
1、慎重选择隐静脉作为下肢静脉曲张病人静脉输液的血管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血液动力学发生改变,静脉系统淤血和高压,血流速度减慢。通过曲张的静脉输液会加重静脉高压,缓慢的血流速度也不利于药物的通过,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2、不宜
静脉结构与输液..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