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和完善,企业间的并购行为更加频繁,并购的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并购的环境日趋困难,并购的风险也日益加剧。2002年张建华在《企业并购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把企业并购面临的风险分为以下十种:政策风险,财务风险,整合风险,体质风险,法律风险,托付—代理关系失控风险,产业风险,反并购风险,投机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2006年,胥朝阳在《企业并购风险的因素识别与模糊度量》中将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并购风险的度量,把企业并购的风险划分为以下十种:并购战略,法律环境,政府角色,产权市场,体质因素,信息对称性,资产评估,并购价格,融资与支付方式,企业文化。2006年,王太顺在《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产生的缘由及限制途径》则提出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主要是由于并购估价不精确,并购支付方式不恰当,并购融资不合理,并购整合效率低等缘由所引起的。
上述对企业并购的观点虽有所差异,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他们都强调了企业自身融资方式、支付方式、及并购目的,信息的对称性,政府的政策等因素。综合以上观点我们可以把企业并购的风险因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营运风险,财务风险,信息风险。
企业并购是一项困难的系统工程,具有高风险特征,有效管理并购风险特别重要。2006年,王太顺在《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产生的缘由及限制途径》中提出应当谨慎选择并购目标企业、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选择合适的并购支付方式、做好融资支配,合理确定融资结构。企业并购有许多风险因素,2006年,杨明君在《企业并购的信息风险及其防范》中对信息风险的防范做了探讨,提出了签订保密协议,信息披露及保证,信息审查评鉴重点,涉及债务风险防范技巧得建议。此外,针对财务风险,规范的体制保证,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细心策划、慎重选择并购目标和并购方式,与银行等融资机构的合作,卓越的并购整合
工作等也能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
三 企业并购的会计方法选择
企业并购的会计方法选择始终是会计学界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目前比较通用两种方法是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以下文献对这两种方法的选择做了探讨。2004年,杨有红在《并会计处理 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中提出:购买法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科学方法。并购会计方法选择的焦点在于是否允许采纳权益结合法。他认为:
(一)权益结合法可以成为合法运用的会计方法(二)对权益结合法的运用条件做出明确、详细、无懈可击的规定。2006年,肖云龙在《企业并购的会计方法选择》中对两种方法的原理进行了探讨,并比较了两种方法在操作过程中的差异。他认为,会计方法的选择应重实质而非形式,就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看,企业并购特殊是换股合并会越来越多,权益结合法的运用有其广泛的业务基础。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中国会计也应及早真正地与国际接轨。同时,随着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和资产评估业的不断发展,公允价值的精确性也会逐步提高,权益结合法的弊端在我国会越来越显露出来,而购买会计法则是较为许久、科学的方法。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并购会计方法的选择应注意实质而非形式, 我国目前允许收购法和权益结合法并存的局面是有其经济动因的。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被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能保证公正合理的时候, 权益结合法的废除之日也将随之而来。
结论
通过对企业并购的动机、风险因素及防范、会
关于企业并购的文献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