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亮有个双胞胎哥哥叫王泽阳,他们在和父母吃早饭时,早饭不多,最终还剩一个生煎,父母要他们两兄弟吃,他们相互推辞后,最终给了父母。这样的家庭气氛,多让人感动呀,这两兄弟不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孔融吗?他们敬重长辈,因为父母要去工作,体力消耗大,简单饥饿。
我很喜爱看寓言故事,最近看了一个故事:有两只小羊,过独木桥,谁也不让谁,还相互斗殴,最终谁也没有好果子吃,纷纷落入水中。这个故事与《孔融让梨》形成了对比,孔融为家人让梨的孝心让后人们始终流传至今,广为流颂,而这两只小羊过独木桥的故事,虽也被人们流传,但是却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反面教材,人们常常用这个故事来讽刺那些不懂谦让的人。
在生活中,其实我也有过这样的经验:父母每次把好吃的东西留给我,小时候我将这些含“爱”的食物整个吞枣的吃进肚里,不会有一丝一毫的迟疑。而现在,有时还是这样,认为父母就是应当给我的。可是,读了《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我实在是太惭愧难当了。从今之后,父母得我的食物,我也会让给父母。而且还感到,相互谦让,还能增加生活气氛,增加密切感,其乐融融。
我们都应当让长辈与亲人得到欢乐,自己随后。“百善孝为先”是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人人都应当明白。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他们是世界上最宏大的人。我们从点滴起,感恩父母,感恩长辈!
孔融让梨的故事读后感4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我看过许多次,但每次都没读懂意思。今日,我最终把这个故事深一层的意思读懂了。
孔融是东汉末年闻名的文学家。在他四岁时,就已经很有教养了。一天,邻居给孔融家送来了一盘梨,孔融的兄弟姐妹们一哄而上,争抢那些又大又好的梨子。但孔融却站在一旁,没有去抢。这里写出了孔融很懂事,会谦让兄弟姐妹,让他们先选择,自己才拿剩下来的吃。
父亲见到乱哄哄的场面,非常生气,让站在一旁的孔融给大家分梨吃。孔融先把两个大的分给了父亲,母亲,然后把好的依次分给了哥哥,姐姐和弟弟,而把最小的一个留给自己。父亲问孔融为什么把最小的留给自己,孔融回答:“哥哥,姐姐比我大,应当吃大的,弟弟比我小,我也应当让着他,所以我就挑了个最小的。”父亲很满足,还夸奖孔融谦恭礼让呢。这里,又一次突出孔融很懂事。
孔融长大后,做了北海太守。他为人宽厚慈爱,广交挚友,善待有学问的人,成为受人敬重的人。孔融让梨这件事上,不但使他的兄弟姐妹受到教化,还为世人做出了榜样。从孔融的成长,我也懂得了小时候不但要学习文化,还要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行,长大才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材。
这一遍看完后,我懂得了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学会谦让,我们之间就不会产生冲突,冲突不存在,我们的社会就会和谐;社会和谐,我们的社会就是文明社会;社会文明白,经济就会腾飞,我们的生活也就会更加美妙。
孔融让梨的故事读后感5 在二年级的时候,我把《三字经》一字不漏地背下来了,可我不知道《三字经》的真正含义,这天,我又读了《三字经》,让我最难忘的一句话就是“融四岁,能让梨。”
故事的也许意思是这样的:有一天,父亲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个兄弟中从最小的弟弟起先挑梨,弟弟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梨,但是孔融却拿了一个最小的梨说:“我年纪小,应当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好、吃吧。”父亲又问:“那弟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他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应当给他大的。”这个故事,传遍了世界,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孔融让梨的故事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