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业链革命.doc1 新产业链革命“我要吓你一下!”叶琛将两个远程机器人通过网络衔接,突然,其中一个就动了起来。像这样形状类似但不同功能的机器人, 叶琛家里摆放着十几个。娃娃脸、海归派、喜爱打电动、自称是一名 IT 宅男的叶琛说,发明机器人的目的之一是排解孤独。他所经营的 DF Robot 电子商务平台以制造、代理和销售机器人及相关硬件起家。三年的时间内, 其将开源硬件做成了著名的线上销售品牌。顾客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在平台上买到一些很难在市面上买到的电子零件,它们大部分基于 Arduino 开源操控平台开发, 是创客们做开源硬件的工具之一。据叶琛介绍, 不同于京东、当当等以“烧钱”为发家基础的电商, DF Robot 2008 创办一年后就开始盈利,并且现在以每年 200% 至 300% 的增长速度发展着。商品涉足领域包括机器人零件、开源硬件、成品比特硬件, 还有众多人机交互产品。“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在公司良好发展的势头面前,叶琛给自己的发家史进行了如此定义。中国代工厂们因人口红利的退散, 由制造廉价产品转变为廉价制造产品, 从而引发低成本硬件制造热潮。而亲历这场变革的 DF Robot , 也借此打通了创客与厂商之间沟通的桥梁。 2 东莞震荡关于中国的几大高科技中心, 有这样一句话形容: 北有中关村, 南有张江园;上有天津港,下有东莞镇。中国加入 WTO 后, 东莞小镇依托深圳的对外开放政策, 凭借着廉价劳动力优势,十年时间里发展为世界最大的电子代工地之一。但从 2010 年开始, 劳动密集型产业衰弱, 人工成本逐年上升, 令东莞的小工厂主们疲于存活, 曾经起手就是几十万件的代工合同, 现在变成了要靠朋友关系才能争取到的千百件零散订单。再加上工厂之间的价格战与恶性竞争, 出厂工业零件的价格更是持续下跌。“ 2007 年,一千元一块的传感器,现在只要几百元。”叶琛对《时间线》说。 2006 年, 在英国诺丁汉大学修读完工程学博士的叶琛选择在一家欧洲工业实验室工作,并加入了—项研究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战略研究小组。那时, 叶琛每天白天研究完大型机械臂之后, 夜晚就会鼓捣小型机器人。“我从小就喜欢研究这些小家伙,最爱星球大战中的 R2-D2 。”做家用小型机器人一直是叶琛的理想。英国留学之际, 叶琛在业余时间通过运营他开设的机器人博客 RobotFan ,收集最前沿的机器人制造信息。他发现当时大部分玩家都来自欧美国家, 中国市场几乎无反应。而由于大工厂横行,组成机器人的成本高昂, DIY 一台小机器人的成本大约在 1000 美金左右。这与他畅想的普及型家用机器人还有不小的差距。但变化随着 PC 的普及到来。家用电脑的大众化引发互联网业务井喷 3 式增长, 电商平台的出现不光改变了传统销售格局, 还对传统制造业造成了冲击。首先发生震荡的就是中国代工厂之城——深圳东莞。购买渠道的多元化令一批硬件的代工厂生产的山寨零件再无竞争优势, 零件的代工标价一路下跌。同时, 制作成本的降低以; KCAD ( 计算机辅助工具) Arduin o 控制板的问世, 也带动了一批创客做开源硬件, 创客空间平台在欧美国家如雨后春笋般的增长着。这无疑也解决了叶琛所担心的成本问题。 2008 年, 他发现从市面上“买一些零件捣鼓几下,就能 DIY 组装一台机器人”。这让叶琛觉得实现自己梦想的时机已
新产业链革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