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 浅谈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要 观众对歌曲的审美直接来源于歌唱者的演唱,直接感受于歌唱者的“声”与“情”。美好的歌唱应该是感情真挚,语言形象准确,技巧方法运用自如,成为诸种因素融会于一个整体中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艺术品,作品写得好,还要靠歌唱者演唱得好,才能引起听众强烈的共鸣,因此,歌唱者对作品的二度创作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 二度创作;声情并茂;字正腔圆
当我们听一首好歌时,我们不是欣赏它那机械性的完整,而是那有个性的倾诉。然而,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还未被所有演唱者所重视,如舞台上缺乏“味”的演唱,不管歌曲的体裁、风格、情感、力度如何,歌声从头到尾平铺直叙,声音呆板,无法把歌曲的情感表现出来,这些都是缺乏二度创作意识的结果。所以我们要重视二度创作,使每一首歌曲的演唱真正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歌唱者。
一、理解作品思想感情,准确把握歌曲的内涵
歌唱要求于歌唱者,不是一般意义上表现作品所直接体现的感情,而是更深刻地揭示作品思想感情的内涵,它往往是声有尽而意无穷的那一部分。那么如何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呢?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分析歌词。分析歌词是理解作品思想感情的前提。先对歌词进行学习,这样才知道自己将要唱的是什么。所以演唱者必须对作品的主题思想、内涵、时代背景,以及歌颂什么、赞美什么、鞭挞什么要一清二楚,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地表达感情。如《黄水谣》和《走进新时代》就不是同一时代的作品,歌唱时的情绪就截然不同。再次,要了解作家的创作风格。如贝多芬的时代性和英雄性;洗星海、聂耳的爱国性和民族性等等,都要一清二楚,这样才能把作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风格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2、分析音乐。分析音乐是理解作品思想感情的关键。分析音乐要从作品的结构、调式、调性人手,要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了解和掌握各个部分以及各个细节的内在涵义。如《我爱你,中国》,结构为3段体,段落分明,层次清晰。A段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旋律起伏较大,B段节奏较平稳,旋律逐层上行,委婉、深沉而内在,铺展了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使“我爱你中国”的主题不断深化;C段旋律富于动力,通过“啊”的抒发,引向歌曲的最高潮。尾句“我的母亲,我的祖国”的抒发,在高音区上结束,喷泻出海外儿女一腔炽热、真挚的爱国之情。还有对作品高潮的处理至关重要,高潮是一首作品中感情最集中,最强烈的部分,是作品的关键所在,是“画龙点睛”之处。演唱者首先要找到歌曲的高潮,分析高潮中的每一音符以及它们的节奏、速度、力度在此的感情表现,还要精心做好高潮前后期的铺垫和过渡,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地表现好高潮。然后还要从节拍、力度、速度来进行分析。
二、表
浅谈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