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标兵先进事迹材料
有人说,他铁面无私,因为面对损害群众利益的人和事,他总是拍案而起,毫不退缩,事实查不清不罢休、问题处理不到位不罢休;
也有人说,他柔情百结,因为他真正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的事,只要老百姓有问题、
*告诉记者。如果上访人有个头疼脑热,你递上几粒药,嘱咐他多注意身体,他的心里一定是热乎乎的,那距离马上就拉近了。中国农民很善良,只要你对他好,他就会加倍地报答你。面对这样的百姓,就更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XX县区纪委的同志告诉记者,*对工作的热爱、对群众的热爱是出了名的,而这种热爱已化作*创新群众工作的动力。据介绍,*针对信访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探索并大胆实践,其中变上访为下访,深入百姓家中了解情况,就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13年来,正是他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的事儿,把上访群众当成自家人,近300名举报人和他成了朋友,促进了当地的和谐稳定。
“当党员干部受到错告或诬陷时,我们一定要为他们澄清事实,否则就是我们的失职”
“谢谢老沈。感谢区纪委为我澄清了事实,给了我一个明明白白的说法。我要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继续带领本馆的全体职工,扎实努力,将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这是XX县区殡仪馆党支部书记、馆长何忠林20*年4月8日在*主持召开的信访公开答复会上的肺腑之言。
20*年9月,XX省纪委和XX县区纪委先后收到反映何忠林“以权谋私、收受贿赂”等20个问题的举报信和光盘共23件。*带领联合调查组,经过反复查证,彻底查清了举报信反映的20个问题均不属实。通过调查了解到:何忠林自1999年4月任殡仪馆党支部书记以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均交由财务室退还给了送款人。他还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大刀阔斧地进行整顿改革,改变了过去“穷庙富和尚”的状况,杜绝了过去个别职工依靠殡仪馆致富的“财路”,不仅偿还了该馆1600万元的债务,而且职工人均年收入也由1998年的2万元,。调查组查清信中反映的问题均不属实后,及时召开了公开答复会,为何忠林澄清了事实,重新激发了他的工作热情。
*常对同事讲。当那些廉洁勤政、遵纪守法的党员干部受到错告或诬陷时,我们一定要为他们澄清事实,绝不能让他们带着压力、背着“黑锅”干工作,要坚决给予保护,否则就是我们的失职。
13年来,*带队调查了近500起案件,在严厉惩处违纪违法行为的同时,先后为392名被错告或诬告的同志澄清了事实,保护了干部,维护了社会稳定。
“我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只有这样才能带好队伍”
“沈常委,这些年你辛辛苦苦的,有时还会遇到恐吓和危险,到底图个啥。”
“我啥也不图,就图老百姓有一个舒心的笑脸。对我来说,既然选择了当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就要把工作干好。”
这是几年前,一位年轻的纪检监察干部与*的对话。
“虽然已经过去好几年了,可是沈常委的这句话总是时常在我耳边响起,现在我越来越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了。”这位同志深情地说。
其实和这位年轻同志一样,当时*周围的很多朋友都不理解
纪检监察标兵先进事迹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