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说文解字》明母与其他鼻音的特殊谐声考辨.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说文解字》明母与其他鼻音的特殊谐声考辨
作者:梁慧婧

摘 要:《说文解字》中明母与日母互谐例很少,属于特殊谐声关系,这一特殊谐声现象不必用复辅音解释。如果用[9]。程少峰则对谐声层级进行了严格区分,认为明母与日母谐声有5例,其中亦包括“闰”字。我们认为,《说文》中明、日互谐实际只有4例,其中“弭”字仍存疑问。这样看来,明、日谐声并不是特殊谐声中的大宗,而是特殊中的特殊。
(二)明日互谐的解释
胡海琼指出,学界对明、日谐声通假的解释大致有三种意见:(1)明日同属鼻音,可自由通转;(2)mn-型复辅音的分化;(3)鼻音加流音的演化[10]。潘悟云的《汉语历史音韵学》则包含后两种思路。他将与明母谐声的日母拟定为以下来源:*malj->*m-lj>*m-nj>*M.?,并以“猱”为例加以证明。他认为,“猱”与猴的别名“马流”来源于同一个同源形式ma-lǔ,其中ma是词头,是次要音节,后来弱化为mlu,变作nu[11](P317)。这一构拟并不能令人信服:首先,其推论的前提是假定的,“猱”与“马流”是否同源仅仅是一个假设;其次,由一个例子就推演出一个复辅音演化公式,不具有说服力;第三,书中所举汨、?等是不是明日母谐声例还存有争议;第四,《说文解字》中明母没有和泥母的谐声例,m-lj或m-nj的构拟不符合语音的系统性与经济性原则。 由于明母与日母极少有特殊谐声例,因此,没有必要用复辅音来解释,胡海琼[10]、崔金明[9]均持此观点。胡海琼指出,明、日互谐,是明母腭化成了日母,与三等介音或高元音的韵部有关[10]。这一观点是符合当时的语言事实的,但论文中并未指明,究竟是耳、柔、尔日母一方原读明母,后腭化成为日母,还是弭、濔、镾明母一方有腭化为日母的情况。就此而言,诸多细节仍有待于深入探讨。
我们认为,从单辅音系统出发,明母与日母互谐应有两种可能:一是在一定条件下,m和n可以谐声,这种情况可称之为“通”;二是在一定条件下,明母变成日母,或日母变成明母,这种情况可称之为“转”。结合时间和地域因素,明母与日母互谐可有五种假设模型,具体如表1所示(见下页):
林语堂在《前汉方音区域考》中说道:“素来中国研究古音的人使我们最不满意的大概有三件:(1)没有精确的时代观;(2)没有地理观念;(3)不讲发音学。”[12](P14)这五种假设模型均考虑到了时代、地域与音变机制等因素,同时,每种假设还需要接受文献材料的检验。
假设1:胡海琼认为,唇鼻音与舌鼻音发音部位隔绝,二者不能自由通转 [10]。我们对此基本赞成。如前所述,明母与其他鼻音谐声很少。除了与日母有寥寥数例外,与其他鼻音都没有谐声例。不过,如果二者都带了同样的腭化音色,则有可能跨部位谐声。中古三等韵应分为两类:一类是腭化类;另一类是非腭化类。重纽三等应是非腭化类,重纽四等则是腭化类。上古音也有这样的差别,舌鼻音的腭化为日母,唇鼻音的腭化则是明母重纽四等,因此,二者有可能谐声,但这种谐声是有条件的。明、日母4例谐声中,有3例都与重纽四等韵有关;疑母与日母的通假、谐声也多与重纽四等韵有关,如袂(明母)和褹(疑母)为异体关系。不过,“矛”这一例,与重纽四等无关,它是普通三等,本来是不具有腭化音色的,但有可能在某些地域有腭化音色。
假设2:在现代汉语方言中,有少数n或?转变为m的情况。如“泥巴”,合肥话读“m?pa”;“日头”,建瓯话读“mite”。从上古到中古的音韵演变来看,章组、日母都是腭音,不是原生性的,由日母转变为明母不符合音变趋势。此外,在楚地出土文献中,“矛”可读为“柔”,如郭店楚简《五行》第41—42简:“不强不梂,不刚不矛。”[13](P202)还可读为“敄”,如上博楚竹书《从政》甲简一〇:“从正所矛三……”[13](P153)“矛”读日母,可解释读为“柔”之例,而不能解释读为“敄”之例。因此,假设2的可能性较小。
假设4:明母腭化为日母,符合音变趋势。不过,从柔声的字,煣、輮、?、蝚、腬、鞣、等均读日母;从耳声的字,除弭、恥之外,珥、刵、佴、毦、?等均读日母;从爾声的字,除濔、镾之外,禰、薾、邇、籋、檷、均是泥娘日母字,另有璽字为心母。如果柔、耳、爾是明母字,则无法解释上古时期大多数的谐声关系。因此,假设4的可能性也不大。
由此看来,无论是日母变明母,还是明母变日母,从单一的、串联的方式,是没有办法解释这一现象的。因此,必须考虑地域因素,并采用并联的角度观照,或许才能接近于语言事实的真相。
假设3:谐声时双方都是日母。如前所述,在上古汉语时期,耳、爾、柔大多数情况下都读日母。重要的是,矛、弭、镾、濔在某些地域也可能读日母吗?

《说文解字》明母与其他鼻音的特殊谐声考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碧痕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2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