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全部课件
导 论
一、宏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背景
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主题
四、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五、宏观经济学的两大流派
一、宏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个体家egulation)
手段:市场准入、监管、罚款、税收惩罚、
工资及劳动条件标准、环保标准等。
(2)维护公平:收入再分配
1)累进的所得税
2)转移支付(社会福利与保障支出)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
利改革(“社会资本主义”)
发达国家:目前财政收入(支出)/GDP:1/3~1/2
(3)保持稳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调控
积极干预(调控):反周期的,逆市场风向。
经济衰退时,采取扩张性政策→刺激需求
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政策→抑制需求
3.政府失效论
(1)政府生产→国企低效和亏损
政府管制→企业的负担太重,成本太高
(2)收入再分配:高税收(率)→激励下降
过多福利→福利病
(3)信息不完全和利益关系的干扰→错误调控→加大市场
波动,并造成大量财政赤字和国债
·结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应是: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适度
结合
4.宏观经济学的现实背景与理论演变
近百年来世界经济的三大现象:
(1)1930’s的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凯恩斯革命
→现代“宏”产生
大萧条的特征:严重的生产过剩和失业—生产倒退
20~30年,失业率高达30%以上;
低增长或负增长+高失业+低物价
(通缩)
原因:的有效需求不足论
对策:赤字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
凯恩斯主义的成功之处:二战后长达25年的繁荣
(凯恩斯时代)
(2)1970’s的滞胀(Stagflation)
1960’s:过度的需求扩张政策→通货膨胀率上升
1970’s:两次中东战争→石油价格上升近10倍→企业大
量亏损倒闭→衰退和失业
滞胀:高失业率(10%以上)+高通胀率(10%以上)
+低增长率(1~2%)
造成凯恩斯主义总需求(AD)理论失灵
凯恩斯主义认为:
AD管理政策失效:刺激与紧缩的两难选择
因此,202X’s后,凯恩斯主义衰落,而新古典主义复兴。
宏观经济学出现“二次革命”——新古典“革命”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New Classical Macroeconomics) 包括三大流派:
1)现代货币主义
1960’s末兴起,1970’s盛行,领袖:弗里德曼()
高通胀的原因:过度扩张AD→财政赤字过大,M过多→物价↑
对策:紧缩货币,实行有规则的货币政策
2)供给学派(Supply School)
1970’s兴起,202X’s流行,代表:拉弗曲线
经济停滞的原因:政府管制太多→高税负(收)→对生产的
激励↓→增长放慢
对策:减管+减税
3)理性预期学派
1970’s后期兴起,202X’s和202X’s流行,领袖:卢卡斯()
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假定→市场结清(Market Cle
宏观经济学全部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