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
目录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2【病原学特点】3
【流行病学特征】3(二)传播途径4
2血液传播4
(三)易感人群4
【发病机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与诊断】
【至少不能给患者带来伤害"。
[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医务人员长期工作在医疗机构,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时刻面临着职业暴露和医院感染的危险,如生物性暴露(锐器伤暴露于血源性传播疾病X化学性暴露(频繁接触消毒剂、麻醉剂、细胞毒药物等\物理性暴露(接触放射线、激光等1医务人员既可能是医院感染的受害者也可能是传播者,因此做好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基本原则是标准预防,概念及措施见上文。
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包括:①经空气及飞沫等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预防,如接触肺结核、水痘、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时,除标准预防外,还应采取呼吸道保护措施,同时实施空气及飞沫隔离与预防措施,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N95口罩);②经接触传播疾病的预防,如接触肠道传染病、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除标准预防外,还应实施接触隔离预防措施,尤其注意严格手卫生、穿隔离衣、戴手套,正确处理医疗废物;③经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预防,如接触HBV、HCV、HIV患者血液或体液时,除标准预防外,尤其注意正确处理锐器、防止针刺伤。如果意外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暴露的锐器伤后,应立即正确处理局部伤口,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到感染疾病科咨询、评估和随访,按照《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213—2008)实施,及时进行血清学监测
和预防性用药或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治疗原则】11
(—)病原治疗11
(二)对症治疗11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11
(—)标准预防11
接触隔离12
手卫生12
【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13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医院感染(healthcareassociatedinfection,HAI)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感染而在出院后出现临床表现的感染,可以是局部或系统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存在的感染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以往医院感染被称为医院内感染(nosocomialinfection,NI)、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acquiredinfection,HAI)0医源性感染指诊疗过程中由于病原体传播造成的感染。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应力求作出病原学诊断。
医院感染的发生既可以由皮肤、鼻腔、消化道等部位的内源性常驻菌引起,也可以由医疗环境、医疗设备和器械、访客、医务人员带给患者的外源性病原体引起(亦称交叉感染,crossinfection\新生儿经产道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事实上,至少三分之一的医院感染是可以通过有效措施控制而不发生,因此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不仅对于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减少医疗费用支出非常重要,同时对当今十分复杂的医疗环境下减少医疗纠纷亦有着重要的作用。
【病原学特点】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和原虫等均可引起医院感染。在临床上,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可以是典型的致病微生物,如结核分枝杆菌、志贺菌、肝炎病毒等,但是更多的是由条件致病菌引起,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念珠菌、厌氧菌等。这些条件致病菌主要来源于机体的正常菌群和外环境,对健康人群通常不致病但是对于住院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可以引起严重的感染。条件致病菌的另一个特点是对外环境具有特殊的适应性和较强的抵抗力,如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广泛分布于医院的各种环境,尤其是潮湿的地方和物品表面。由于临床上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多为耐药菌,甚至是多重耐药菌,例如产头孑包菌素酶(AmpC酶)和产超广谱阡内酰胺酶(ESBLs)的肠杆菌科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P),以及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这些耐药菌弓I起的感染治疗都极为困难。2010年Lancet发表一篇文章报道,携带NDM-1基因的"超级细菌”具有更强的耐药性,它们能抵抗除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之外的其他所有抗菌药物的作用,而其中一些细菌甚至对现在所有抗菌药物都有耐药性。
【流行病学特征】
(一)感染源感染患者是重要的感染源。细菌定植或寄居者亦称带菌者,医院工作人员、陪护人员都可以是带菌者而成为感染源。医院环境中的任何物体包括医疗设备等被病原体污染后均可成为感染源。
(二)传播途径在医院感染中,接触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其
医院感染-感染科疾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