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应学会保持愉悦心境
2020—04—25 2020年04月25日 王家成 来源:人民教育
一
“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微弱、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老师的心境是老师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手段,假设不加利用,解老师哦!如今能不能说说经常迟到的原因呢?真是因为我上课前讲纪律吗?”这几个“小哥儿”笑了,说:“老师,其实每次迟到,都是因为晚上回家上网时间长了,,上课说话,打搅别人,就认为您讲纪律是冲我们来的,那天就顶撞您,您不生气吧!"当我用友好的口气问他们有什么打算,他们更来劲儿了,说:“好好学习,,我们守纪,别人也不会捣乱,免得您天天劳神。"你别说,这几个学生变了,班上纪律也好了,综合考评分上去了,师生关系变得越来越融洽了,我的心情也变得特别好,这种愉悦的心境一直维持了很久.
(精品文档请下载)
刘老师所讲的这件事情,说的不正是心境对自己、对学生的影响吗?当事人没有变,事情也还是那件事情。由于在处理前的心境不同,方法就不一样,出现的结果也不同,,,学生就会理解、承受老师处理问题的态度、方式。当然,这种态度绝不是放任自流,,带着愉悦的心境再处理问题时,就可以体验到学生的内在情感,客观地理解学生,宽容地理解学生,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心境也必然会更好,从而形成一种安康良性的循环关系。由此可见老师学会保持愉悦心境的重要性。(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 勉强成习惯,,就必须加强愉悦心理训练。其方式可采取喜欢承受自己、喜欢承受老师身份、学习调适情绪的技巧等心理行为方面的自我训练。
(精品文档请下载)
1。 喜欢承受自己。
从外表上看,谁不喜欢自己呢?事实上喜欢自己有时候比承受别人更难。比方有人只喜欢自己的优点,不能承受自己的缺点;只能承受成功的自己,不能承受失败的自己;只能喜欢美妙的自己,不能承受现实中的自己,等等,这些都是不能悦纳自己的表现。因此,喜欢承受自己,就是要承受自己无法弥补的缺陷;对自己的行为缺乏之处不过分自责,而是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对那些超过自己才能而又不能实现的愿望要正确对待,坦然处之;不“自作孽”,也不将对自己的不满或自责的态度,投射到外界或别人身上去。(精品文档请下载)
2。 喜欢承受老师身份,热爱教育事业。
作为老师,要有身为人师的自豪感。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时强调:“老师的日常工作既平凡,,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中国老师报》2020年9月9日第一版)老师的肩上扛着民族的希望,心中装着祖国的将来,手中捧着孩子们的明天,,既要理解它神圣荣耀的一面,也要理解它可能存在着难以满足自己某些方面的需求,,老师待遇仍是困扰老师及管理部门的一大难题。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师待遇正在得到改善,收入相对稳定、工作时间较其他行业自由度较大等。
(精品文档请下载)
教育是为
教师应学会保持愉悦心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