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作品阅读“作用题”的解题技巧
“作用题”的设题角度及其范围一般包括以下十个方面:
1、首段的作用
2、末段的作用
3、中间段的作用
4、第二人称的作用
5、写人叙事类散文写景的作用
6、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复)的作用
7、插入史实某一事件的作用
8、引用诗文或格言的作用
9、文章标题的作用
10、写作上由实而虚的作用
一、首段的作用
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的相关性
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引出下文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二、末段的作用
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有时候,试题只针对最后一句发问,这一句偏偏又很含蓄,一眼看不透,即学生说的“看不懂”。那么作用就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
此外,既然这一句放在末尾,又被命题人相中,那么,根据“卒章显其志”的传统技法,说明它可能与揭示主旨有关,只不过因其含蓄,所以它的作用不再是点明题旨,而是暗示主题、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三、中间段的作用
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
如果描写的物象(即散文写作的对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衬托(或烘托、铺垫)。
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
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四、第二人称的作用
第二人称一般都兼有拟人的意味,因此能使语言生动;而在表情达意方面,运用第二人称往往便于直抒胸臆,或直接对话。
五、写人叙事类散文写景的作用
写人叙事类散文一般不写景物,如果整局甚至整段的描写景物,那么,景物往往构成环境或背景,所以写景的基本作用就是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某种气氛。而景物更重要的作用是以景衬人,它又可细分为两类:
1、正衬:即以景物之优美衬托人物心灵之美好,或以景物之凄凉衬托人物命运之悲惨。
2、反衬:即用景物之美好或气氛之欢快来反衬人物悲惨的命运或人物凄凉的境遇。
值得关注的是,有些景物往往具有两面性。如《那一束伴地莲》的明月积雪,固然因其明亮洁白而堪称美景,但在数九寒冬的深夜,它又何尝不是突出了环境的艰苦呢?因此,其作用之二就是表现母爱的伟大,而这正是景物勾勒环境与反衬作用的综合。
六、修辞的作用:
修辞种类虽多,但用来设题的往往是比喻、拟人、对比、排比与反复。
比喻使语言形象具体,通俗易懂;拟人使语言生动活泼,同时还便于直抒胸臆; 排比可以增强语势,同时还便于语义的层层递进或语境的步步扩大;反复可以突出语义或强调情感。 只要掌握了上述修辞的基本作用,准确答题应当不成问题。如果答题要求中没有字数限制,那么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发挥一句,其保险系数就更大了。
在各种修辞中,以比喻设题的频率是最高的。诚然,一般比喻句的作用是使语言形象具体,但是,如果是以题目作喻体,且比喻句后面还有比较深刻的议论句,那么,这种
文学类作品阅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