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季氏将伐颛臾.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季氏将伐颛臾.doc季氏将伐颛臾●教学目标 1. 理解孔子“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均无贫、安无倾”的政治思想和用仁义教化使“远人”归服的主张。 2. 学习引用名言和运用比喻来增强说服力的特点。 3. 了解《论语》语录体散文的特点,积累两种句式: “无乃……与”和“何(以) ……为”。●重点、难点重点: 1. 文言词语的理解归纳及文言句式的特点掌握。 2. 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难点: 对孔子强调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的理解。●设计思想《季氏将伐颛臾》一文,是一篇经典的教材,见于苏教版高中必修四第一专题“我有一个梦想”的“经世济民”模块,标示为研习的课文。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论语》中的文字,对孔子的生平及其“仁政”的思想有了一些了解。高一阶段又已经学习过近十篇文言文,初步把握了文言文的词法、句式的特点。积累了比较多的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季氏将伐颛臾》一文的教学设计,立足于以上的教材情况和学情,分为导入、研习、反馈、拓展、反馈等几个主要板块,重在引导学生开展对文本的研习。孔子以师德、人德、政德服人,我们要从此文深深地感受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的善良、正直,爱国爱民。●教学资源 1 . 背景介绍春秋时鲁国有一著名的历史事件,称为“三桓犯上”。鲁庄公有弟三人:长曰庆父,次曰叔牙, 次曰季友。因为都是桓公的儿子,故其后代称为“三桓”。三桓者: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据历史记载,孔子所在的鲁国,在不到 30 年内,曾发生两次卿大夫瓜分宗室的重大事件。第一次将鲁国一分为三,各得其一;第二次是一分为四,季孙氏得两份,其他各得一份。这篇文章所说的季氏,即指季孙氏。当时季孙氏力量强大,长期把持着鲁国的朝政。他一方面大肆搜刮老百姓,一方面自己组织军队向外扩张。季孙氏的后裔在费(距今山东费县城 80 里,现称颛臾村)那个地方,西北有个小国叫颛臾,是鲁国境内的一个小附属国。季孙氏把持着鲁国朝政,他想借维护鲁国利益之名把颛臾吞掉,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就发生了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因季氏将攻伐颛臾,冉有、季路就是为这件事来见孔子的。 2. 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 551 ~前 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3 . 有关《论语》的名言警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子曰: “贤

季氏将伐颛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111 KB
  • 时间2016-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