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男女有别教案初一.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题目:男女有“别”
【青春期教育男生、女生】
授课教师单位与姓名:北京市第171中学孙冬君
授课年级:初一年级学生
设计思想:
2005年超级女声的冠军李宇春、亚军周笔畅都具有中性化的外观和气质,引起青少年追求中性化的潮流,200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小品中,演员小沈阳扮演的女性化的男服务员又成为街头巷尾人们谈论的话题。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正处在性别角色塑造的关键时期,他们在性别角色的确立和发展中存在疑惑和迷茫,在青春期教育中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性别角色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进行性别角色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也在反思青春期教育工作的得失,设计这次《男女有“别”》的性健康教育课程,就是从性别角色塑造的角度开展教育活动。
一般说来在社会现实中,男孩都肩负着“像男子汉那样”的期待,女孩也承担着“像个女孩样”的期望。这种与一般社会所期待、希望的性别特征相适应的各种性格特点的总和,如行为方式、言语、风度气质、服装打扮和兴趣爱好等,我们称之为“性别角色”。性别角色教育,是指不同性别的人应该与社会关于性别的“原型要求”相适应。
本节课是初中青春期健康教育中性心理方面的内容,主要内容是性角色差异及其社会行为规范,属于性别角色教育,是指不同性别的人应该与社会关于性别的“原型要求”相适应。
虽然当今社会追求男女平等,但这种平等是在尊重自然性别特征前提下的平等发展,是塑造人格的平等,不是性别无差异的平等,我们要注重社会对男性女性的性别原型要求,男性的刚强、勇敢、独立,女性的温柔、细心、善解人意,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了解社会对性别的原型要求,通过小组活动和视频短片的讨论突出重点。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性别角色也不易极端刻板化。一个太女性化、极端柔弱的女人,往往也有不接受自己、勇气不足、创造力较低等问题。反之,那些兼具男女优秀性格特质、刚柔相济的女性,她们在许多环境中,比那些只单一的具有所谓女性气质的女性表现出色。因此心理学家贝姆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男女双性化的性别角色概念,即同时兼具男性气质和女性心理气质优势的个性特征,是一种理想的人格模式。因此,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在发挥自己“性别”优势的基础上,注意向异性学习,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项,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这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了解双性化性别角色概念,难点是学习异性的优点,塑造丰富的性别特征,通过小品、新闻链接、个人反思突破难点。
授课对象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前期,是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时期,有的男生在儿童时期,处于女性包围之中或者父爱缺失,男生女性化倾向很明显,有的女生受社会影响,打扮倾向于男孩子,举止大大咧咧,并以此为美,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男孩女孩在外观打扮上互相向异性倾斜,即中性化气质倾向。此时的学生性别意识开始觉醒,但是对异性的兴趣或者好感是以一种不自觉的、相反的方式表达出来。表现为对异性或敌意,或不满,或傲慢,不尊重异性同学,两性之间的关系有隔阂和僵化,处于两性疏远期。
活动目标:
了解性别角色概念和社会对男性女性的性别原型要求。
了解双性化性别角色特征,发挥自身性别优势,同时学习异性性别角色优点。
增强对异性性别角色的了解和欣赏,融洽异性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学生自编自演小品、多媒体课件

男女有别教案初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