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溶血性贫血护理查房
第1页,此课件共37页哦
溶血性贫血
(Hemolytic Anemia)
红细胞破坏
速率增加
超过骨髓造血
的代偿能力
发生贫血
在骨髓造血
的代偿范围内
虽有溶血
但不贫血
溶血
发病机制-异常红细胞破坏的场所
第15页,此课件共37页哦
发病机制-异常RBC的清除
红细胞在血管内破坏
血红蛋白外漏
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
肾排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尿
长时间血红蛋白尿,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沉积含铁血黄素脱落后形成含铁血黄素尿
超过肾阈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升高
第16页,此课件共37页哦
RBC被单核吞噬系统吞噬裂解→血红蛋白→铁+珠蛋白+ 卟琳,卟琳→游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从胆汁中排出。胆汁中结合胆红素,经肠道细菌作用→粪胆原→大部随粪便排除。少量粪胆原被肠道重吸收→血循环,其中大多通过肝重新随胆汁排泄到肠腔中去,形成所谓的“胆红素肠肝循环”。小部分粪胆原通过肾随尿排出,称之为尿胆原。
血红蛋白渗出
珠蛋白+血红素
原卟啉
铁
游离胆红素
脏肝
粪胆原
道肠
尿胆原
脏肾
结合胆红素
RBC被单核吞噬系统破坏
发病机制-异常RBC的清除
血管外
溶血
第17页,此课件共37页哦
急性溶血性贫血:如异型输血。起病急,可有严重的腰背及四肢酸痛,伴头痛、呕吐、寒战,随后出现高热、面色苍白、血红蛋白尿和黄疸。严重者可出现循环衰竭及肾衰竭。
慢性溶血性贫血:起病缓慢,症状较轻,贫血、黄疸、肝脾大。另可并发胆石症及肝功损害。
临床表现
第18页,此课件共37页哦
实验室检查
提示红细胞破坏的实验室检查
提示骨髓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实验室检查
提示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实验室检查
第19页,此课件共37页哦
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血红蛋白分解产物刺激造血系统,-。
提示骨髓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实验室检查
B
RC
第20页,此课件共37页哦
提示骨髓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出现幼红细胞:严重溶血时可见豪-胶(Howell-Jolly)小体和幼粒细胞。
H-J小体
B
第21页,此课件共37页哦
骨髓幼红细胞增生:以中晚幼红最多,形态多正常。骨髓增生程度也可经X线检查显示颅骨和其他扁平骨等骨髓腔的扩大和骨皮质变薄。可见于海洋性贫血、镰型细胞性贫血及遗球增。
提示骨髓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实验室检查
第22页,此课件共37页哦
提示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的形态改变:血片中可见畸形红细胞增多。先天因素及化学中毒、烧伤、自体免疫等可引起球型细胞增多。尚有其他畸形。
第23页,此课件共37页哦
提示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的形态改变:血片中可见畸形红细胞增多
第24页,此课件共37页哦
海因(Heinz)小体:是受损RBC内的一种包含体,是RBC内变性血红蛋白的沉淀物,见于不稳定血红蛋白病、G-6-PD缺乏。
RBC渗透性脆性增加:RBC面积/体积缩小,脆性增加。球型细胞渗透性增加,导致对低渗盐水的抵抗力减低。靶型及镰型红细胞则相反。
RBC寿命缩短:寿命缩短是溶血的最可靠指标。放射性核素51Cr标记红细胞来检测其半衰期
提示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实验室检查
第25页,此课件共37页哦
特殊检查
(1)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2)抗人球蛋白试验
(3)酸溶血试验
(4)血红蛋白电泳
(5)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6) G-6-PD 活性测定
第26页,此课件共37页哦
纠正贫血的病因或针对发病机制进行治疗
去除病因
药物治疗: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
输血:指征应从严
脾切除: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其他治疗:肾衰、休克、电解质紊乱,叶酸铁剂的治疗等
治疗
第27页,此课件共37页哦
查房病例
患者:张丽君,女性,48岁,因“乏力5天,发现皮肤巩膜黄染2天”于
2015年09月09日14时27分入院。
一、 病例特点
1、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5天无明显诱因感全身乏力不适且懒动,未在意,2天前始发现皮肤及巩膜黄染,自觉发热,但未测体温,也未就诊,今日为系统诊治,来我院急诊科就诊并住我科。自发病以来,无高热寒颤,无咳嗽咳痰,无胸憋气短,无胸痛,偶感恶心未呕吐,无烧心反酸,无头痛头晕,无腹痛及腹胀,有皮肤瘙痒,有牙龈出血,大便颜色未在意,小便呈浓茶色,精神及饮食、睡眠差,体重减轻,但具体不详。
2、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余年,一直口服“杜仲平”降压治疗,血压控制尚可;多年前因“胆结石”行腹腔镜下胆囊摘除术;否认冠心病及糖尿病史;否认肝炎及结核病史;否认外伤、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
溶血性贫血护理查房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