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话说嘉善田歌.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话说嘉善田歌.doc1 话说嘉善田歌“吃过午饭,走在田埂上,一边闻着涩涩的稻香,一边捕捉着那嘹亮的田歌声,这是最惬意不过的了。”爷爷一直得意洋洋地对我说着这件事。年轻一代的我们, 总是对此不以为意甚或嗤之以鼻, 有很多人或许根本不知什么是田歌。田歌到底是什么呢? 嘉善田歌是吴歌的一个品种, 是一种独特的歌谣形式, 它起源于五代, 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由七种不同曲调组成,即《滴落声》《落秧歌》《棣头歌》《羊骚歌》《嗨罗调》《急急歌》《平调》。这七种曲调,既可单独演唱, 也可以“田歌班”的形式数曲联唱。曲调极富江南水乡特色。歌词多用“吴音俚语,谐音双关”。嘉善田歌是江南水乡田野上的一朵小花,她反映了农人的日常生活、劳动和爱情, 反映了水乡田野的自然风光, 是过去劳动者寻求慰藉、抒发思想感情的方式。那么嘉善田歌是怎么来的呢?起源有三种说法, 其中一种说法是这样的: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夏天,天气特别炎热,蚊虫又大又多,辛苦一天的长工们, 在晚上难以入睡。他们住在牛棚里, 没有蚊帐, 怎么能熬过去呢?只得围聚在村上的银杏树下,或爬到树顶上,或躺在地上,乘凉睡觉。但是, 蚊虫叮得他们无法安身。这时, 有一个平时能说会道的长工, 随口编起了诉说白天劳累, 晚上被蚊虫叮咬, 终年受苦受难的顺口溜来。大概是他编的句子,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又生动又风趣,所以,一下子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添的添,学的学,“哇啦哇啦”唱开来了,说来 2 也奇怪, 长工们竟然消除了疲劳, 驱除了蚊虫的叮咬。就这样, 他们天天晚上聚在一起随编随唱,田歌便慢慢地就流传开来了。在田歌中流传着一首唱种棉花的《小塔花》,虽然现今嘉善农村以种植水稻为主, 但历史上曾大面积地种植棉花。在宋代, 松江黄道婆的纺织技术传到了毗邻的嘉善, 嘉善城乡还家家纺纱, 历史上有“松江布, 魏塘纱”之称(魏塘为嘉善县城) 。由此也可以佐证,嘉善田歌历史的久远。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选》的“吴声歌曲”中就有至今仍在嘉善流传的民歌。由此推断:田歌起源于五代。其实明清时期是嘉善田歌的鼎盛时期。嘉善田歌历史悠久,是农耕文化的“活化石”,对于社会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有很高的价值。很长一段时间嘉善田歌沉寂了,人们遗忘了它。自从 2005 年嘉善田歌入选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 这一局面开始有所改变, 嘉善本地的传统“草根文化”――田歌逐渐回到当地人的视线中。嘉善涌现出一些著名的田歌手,出生于上世纪初并在嘉善陶庄徐河村长大的田歌手陆阿妹,在上世纪 30 年代迁居江苏吴江,在那里传承田歌,成为著名的田歌手。嘉善县丁栅镇张安村的沈少泉、沉香村的顾友珍、顾秀珍组成的

话说嘉善田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qpkhvg379
  • 文件大小101 KB
  • 时间2016-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