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读王阳明《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有感.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读王阳明《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有感
王显海 摘 要:王阳明此文被称为“儿童教育圣经”,对现代教育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强调应以“人生八德”为教育核心,顺导其志向,调理其性情;带领学生在吟诗唱歌、学习礼仪和深入读书中激发兴趣、活动,不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导致很多学生被动学习,厌学的学生与日俱增,即便是辅助于现代教学手段和教法,也无济于事。在教学中,我愈加体会到文中所写的“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彼视学舍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这种境况。要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就应该真正落实“立德树人”这个首要目标,必须优化课堂结构和课堂活动。
首先,正确认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人生八德”对学习各科知识的积极作用。实践证明,渗透“人生八德”教育能唤醒学生的良知(尤其对“后进生”的作用更明显),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各科知识的动力。在此,我要指明的是:阳明先生所提倡的“忠”是指忠于国家和天下民众,不是忠于个人或小团体;“义”是“适宜”的意思,指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不偏不倚,不是江湖义气。对于“八德”教育要结合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运用,我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时总要找机会了解其家庭状况、生活和学习情况,随机引导他(她)做一名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珍爱生活、待人诚恳的孩子,激发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再就是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发布一件国内国际新闻要事,抑或是发生在身边的大情小事,启发学生思考和评论,随时进行“人生八德”某方面的渗透,以激发学生重塑人生志向、坚定理想信念。
其次,倾心打造“活动型”课堂,既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又让学生的身体动起来。正如阳明先生所说:“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曲伸而固束其筋骸也”。意思是“通过学习礼仪,不但可以端庄仪表,同时也是通过揖让叩拜的动作来活动他们的血脉,在起跪屈伸中强筋健骨”。礼仪是做人的规矩,不会做人,就没有做事的机会,也会影响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现代礼仪不像古代礼仪那么烦琐,但作用依然是无可替代的)。课堂应该是最讲礼仪的场所,如上、下课学生起立向老师问好、行鞠躬礼,举手向老师提问,站立回答问题,学生登台发布新闻、讲故事或板书重点内容时向同学们致意、礼貌地回复同学们的质疑等,都是要求学生必须做到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行动起来,我尽可能地把教学内容编导成“小品”或“相声”等,鼓励学生课前做好准备,上课登台表演。学生在课堂上的举手投足、表演节目既可培养学生待人接物的礼仪常识,又能舒展筋骨、动荡经脉、激发兴趣,继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再次,阳明先生文中写到“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引导学生读书,不仅仅是增长他们的知识、开启他们的智慧,同時也是通过深入钻研、反复体会而锻造他们的思想,在抑扬顿挫的发言中宣扬他们的志向。真所谓“种树培根,育人养心”啊!在教学中就应相信学生、放手发动学生,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发现,使得所授知识“沉潜”于学生灵魂的深处,从“根”上把学生培养成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和人类的人。我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独学”“群学”、展示、互评和总结活动,尽可能地把学生引上讲台,自己走下讲台,把教师的角色转换为“导演”“评委

读王阳明《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司棋夸克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03-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