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孩子的良师益友.docx怎样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家长明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更新观念,以身作则,自我提高,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2﹑帮助家长学习先进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努力营造孩子健康成长,全面这个岗位上做好父母。
讨论学习的内容:
归纳总结 :
在教育孩子方面应该学习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各阶段的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了解孩子的各种需求,分析孩子各种行为背后隐含的意思,这样教育孩子才能对症下药;第二个方面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能力上有哪些不足,该如何去弥补;第三个方面就是父母要不断学习全面提高自己,别让孩子觉得自己见识浅薄。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有句名言:
“社会就是模仿。 ”孩子具有强烈的模仿心理,家长的榜样就是无声的教育。因此,学习做父母的核心不是学习教育孩子的技巧和方法,而是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父母这一岗位上做得出色的父母,并不一定有很高的学历,但他们懂得用自己的行动来感染孩子。有这样一对父母,自身都是高校教师,他们
2 / 5
没有刻意去教导孩子该怎么做,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工作的执著,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孩子,结果他们的四个子女全都获得了博士学位。这对父母给予孩子的不是丰厚的物质享受,但却通过自己的言行传达给了孩子们做人和做学问的真谛。称职的父母不是天生的,活到老,学到老。学做父母的重点,不是学习教育孩子的技巧和方法,而是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修养,以良好的形象呈现在子女面前。
二、要读懂自己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翻开来,你会发现里面的世界非常精彩。家长们总是忍不住说:
“不知道他的脑袋瓜里到底在想什么,有的孩子经常发脾气,家长也很恼火。而孩子发脾气是有多种原因的,有时候是为了表示对家长的反抗;有时候是因为不公平或者受到了冷遇。如果家长动不动就对孩子发脾气,那么孩子也会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
孩子是一本会动、不断更新的书,阅读这本书是一种人生享受,是一种幸福,家长们要用耐心、爱心、细心、慧心来解读,陪伴并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保持童心与孩子进行沟通。
讨论交流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方面的苦恼
并请家长举例
教师总结:
人们常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就是说在不同的环境之下,要做出不同的改变来适应环境;与不同的人交流,要根据对象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沟通方式。与孩子处在同等的地位进行交流;采用多种方式与孩子进行交流寻找合适的沟通的切入点;同时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沟通、相处时,也要时常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因为家长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认为孩子的表现不应该是那样的,而应该更加出色。不管孩子年龄是大还是小,都希望能够与父母平等相处,希望家长和老师能用一颗童心和
3 / 5
他们交流。所以,父母要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就要保持一颗童心,将自己放在与孩子同等的位置,理解孩子的想法和做法,支持孩子与同学之间的交往,善待孩子的朋友,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再用一颗童心与孩子成为
怎样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