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
俗称疯狗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诊特征是神经兴奋和意识障碍,继之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死率达100%。
病原
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病毒粒子呈枪弹形或试管状。
病原
病毒在动物体内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组织、唾液腺和唾液内。在唾液腺和中枢神经细胞的胞浆内形成狂犬病特异的包涵体,叫内基氏小体,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后呈嗜酸性反应。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人和各种畜禽对本病都有易感性。
传染源 ,占90% ,病犬和带毒犬。%,可长期通过唾液排毒,可成为人畜的危险传染源。2. 猫仅次于狗。3. 野生动物,狼、狐、蝙蝠。
传播途径由患病(或带毒)动物咬伤而感染。当健康动物皮肤粘膜有损伤时,接触病畜的唾液而感染亦属可能。亦有人报告能经气雾(经呼吸道)感染。
症状
潜伏期的变动很大,这与动物的易感性,伤口距中枢的距离,侵入病毒的毒力和数量有关,一般为2~8周,最短8天,长者可达数月或一年以上。
症状(犬)
1·前驱期或沉郁期病犬精神沉郁,不听使唤。病犬食欲反常,喜吃异物,唾液分泌逐渐增多,后躯软弱。
2·兴奋期或狂暴期此期约2~4天。病犬高度兴奋,表现狂暴并常攻击人畜。狂暴的发作往往和沉郁交替出现。病犬常在野外游荡,咬伤人畜,随着病势发展,陷于意识障碍,反射紊乱,狂咬。动物显著消瘦,吠声嘶哑,流涎和夹尾等。
3·麻痹期约1~2天,麻痹急剧发展,流涎显著,不久四肢及后躯麻痹,卧地不起,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或衰竭而死。
症状(猫)
一般呈狂暴型,症状与犬相似,但病程较短,出现症状后2~4天死亡。在疾病发作时攻击其他猫、动物和人,因其动作迅速又常接近人,故对人危险性较大。
-狂犬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