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艾滋病传染病护理学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59页
艾滋病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 =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 Human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
当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万
当年因艾滋病死亡2万人
流行病学
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59页
中国累积报告HIV感染者感染途径 (1985-)
Blood/products
Others
MTCT
Blood collection
Hetero/Homo sex
采血
%
不详
%
血液/血制品
%
异性/同性
%
静注毒品
%
母婴传播
%
IDU
流行病学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59页
传染源
病人
HIV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HIV主要存在于:
血液 精液 子宫和阴道分泌物
唾液 眼泪 乳汁
流行病学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59页
精液
11,000
阴道
分泌液
7,000
血液
18,000
羊水
4,000
唾液
1
每毫升中HIV病毒颗粒平均数
流行病学
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59页
传播途径
性接触:同性恋;异性恋
经血传播
母-婴传播
其他
流行病学
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59页
性接触传播
目前全球的主要传播方式(>75%),我国(54%);
HIV的性传播与很多因素有关,如性伴数、性伴的感染阶段、保护措施等
流行病学
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59页
经血途径
输血及血制品采、供(%)
不洁注射(%)
器官移植
医务人员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
其他意外事故
流行病学
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59页
母婴传播:传播概率 15% ~ 50%
流行病学
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59页
高危人群和高危行为
男同性恋
性乱者
静脉药瘾者
反复输血及血制品者
卖淫嫖娼,一夜情
静脉吸毒
使用未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
卖血
流行病学
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59页
主要内容
概述
病原学
发病机制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治疗要点
护理
实验室检查
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59页
临床分期:
潜伏期:2 ~ 10年
Ⅰ期 急性感染(primary infection)
Ⅱ期 无症状感染(asymptomatic infection )
Ⅲ期 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综合征
(Persistent Generalized Lymphondenpathy PGL)
Ⅳ期 艾滋病(AIDS)
临床表现
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59页
(一)I期 急性感染,原发HIV感染后小部分病人可以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头痛、厌食、恶心、肌痛、关节痛、淋巴结肿大以及皮疹,类似血清病的症状。由于CD8十T细胞升高导致CD4/CD8的比例倒置,一般症状持续3-14d后自然消失。
临床表现
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59页
(二)Ⅱ期 无症状感染,本期可由原发HIV感染或急性感染症状消失后延伸而来。临床上没有任何症状,但血清中能检出HIV以及HIV核心蛋白和包膜蛋白的抗体,即抗-HIV,具有传染性。此阶段可持续2-10年或更长。
临床表现
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59页
(三)Ⅲ期 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PGL),主要表现为除腹股沟淋巴结以外,全身其他部位两处或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其特点是淋巴结肿大直径在lcm以上,质地柔韧,无压痛,无粘连能自由活动。活检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一般持续肿大3个月以上,部分患者淋巴结肿大1年后逐步消散,亦有再次肿大者。
临床表现
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59页
(四)Ⅳ期 艾滋病,本期可以出现5种表现:
,即发热、乏力、不适、盗汗、厌食、体重下降(>10%),慢性腹泻和易感冒等症状。除全身淋巴结肿大外,可有肝脾肿大。曾称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RS) ,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反复发作的癫痫、进行性痴呆、下肢瘫痪等。CSF除压力增高外,可完全正常。
临床表现
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59页
3. 严重的临床免疫缺陷,出现各种机会性病原体感染。包括卡氏肺孢子虫、弓形虫、隐孢子虫、隐球菌、念珠菌、结核杆菌、鸟分支杆菌、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EB病毒感染等
4. 因免疫缺陷而继发肿瘤,如卡
艾滋病传染病护理学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