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产业发展的前提、目标和未来
阎峰: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副教授来源:光明日报,发布时间:2009-11-1007:36
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在创意产业的研究中,各界对“创意社会”(CreativeSociety)的概念、内涵和功能创意产业发展的前提、目标和未来
阎峰: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副教授来源:光明日报,发布时间:2009-11-1007:36
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在创意产业的研究中,各界对“创意社会”(CreativeSociety)的概念、内涵和功能关注不够。事实上,西方业界最知名的研究者,如英国的约翰?霍金斯(JohnHowkins)、美国的理查德?佛罗里达(RichardFlorida)、澳大利亚
的约翰?哈特利(JohnHartley)等都在著作中直接提出了“创意社会”的概念,对“创意社会”给予了高度重视。
佛罗里达强调,“创意的社会架构”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必要前提。约翰?哈特利总结认为,创意产业发展的未来目标就是以“(全体)公民——(文化创意)消费者”为基础的“创意公民”社会,即“创意社会”。约翰?霍金斯2009年新
提出了“创意生态”三大原则的观点,即“人人都有创造力、创造力需要自由、自由需要市场”。可以认为,“创意社会”本来就是创意产业的题中应有之意,激励创意和认同创意价值,才能催生出创意产业的投资、生产和消费。因此,“创
意社会”并非仅仅是一种人文精神和理想,而同时具有产业经济学意义;而且,“创意社会”不仅仅是创意产业所需要的部分“社会条件”,而是一种完整的社会形态。佛罗里达早在2002年出版的《创意阶层的兴起》就批评说:“招徕更多
厂商、成为另一个硅谷(矽谷),这些招式都没有用了”。因为一个地区如果缺少
1
“创意的社会架构”(thesocialstructureofcreativity),就没有办法真正促进创意产业发展。
如下,我们从创意产业兴起的历史渊源、创意经济的社会条件、“创意社会”为何及如何支持创意经济几方面作进一步分析。
创意产业的兴起是一种“经济—文化—社会”的整体发展规划创意产业的先行者澳大利亚早在1992年就提出了国家文化政策研究的重点概念“创意国家”(CreativeNation),随后新西兰提出了“创意新西兰”(Creative
ewZealand)。二者最初都是立足一种“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以“文化立国”——通过对文化价值的重视和推进,使国家获得一种重要的发展机遇。
在2001年出版的《创意经济》中,英国的约翰?霍金斯提出,仅仅从“信息社会”的角度看问题是不够的,我们应具有创意性,因为社会在创意化。到2002年,美国的理查德?佛罗里达出版了《创意阶层的兴起》;2005年,他又出版了《创意经济》一书,明确提出了“建立一个创意社会”的主张,“因为哪里有创意,哪里就必定会有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所以,“今天,竞争力的核心,在于一个国家动员、吸引和留住创造性人才的能力”。这种留住人才的能力,和独特的社会地理环境、生活氛围、政府政策之间有密切关系,具体来说就是所谓的“3T”社会(“Technology”、“Talent”、“Tolerance”),也即“创意的社会架构”。
2007年,澳大利亚的约翰?哈特利详细地回顾前人观点,提出了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创意社会
创意产业发展的前提、目标和未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