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列车平稳操纵
旅 客 列 车 平 稳 操 纵
前 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运输市场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作为铁路运输企业必须尽快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这就要求铁路行业必须以更加优异的服务进入市场,争,制动调速有两种方式,一是空气制动调速,一是电阻制动调速,在此主要讲电阻制动,在停车时再讲空气制动,电阻制动的原理是将列车运行的动能通过牵引电机转变为电能,再由电阻转变为热能,使列车惰力运行状况下的动能减少,达到维持或降低运行速度的目的,在这个制动过程中,只有机车能起制动作用,车辆是没有制动作用的,这就造成了机车在制动时,后部车辆在惯性作用下,由后向前压缩车钩,形成冲动,车辆越靠前,冲动越大,所以,非必要的时候,应尽量不要要使用电阻制动,如必须使用,应适当的掌握制动电流,使其由小向大缓慢的,逐渐的增加,以减缓车钩的压缩过程,减少冲动,经验数据如下:
DF4D型----一位,150A 二位,220A 500-550转/分钟,300A
DF11型----二位,230A
牵引16辆及其以内,在3%。的下坡道上,维持原有速度需制动电流150A
牵引16辆及其以内,在4-5%。下坡道上,维持原有速度需制动电流200A
牵引16辆至19辆,在3%。的下坡道上,维持原有速度需制动电流230A
牵引16辆至19辆,在4-5%的下坡道上,维持原有速度需制动电流320A
6、制动,停车:使用空气制动进行制动调速或停车,是最容易产生冲动的情况,也是平稳操纵要掌握的主要内容,在列车进行制动时,在制动的初期并不是全列车同时产生制动作用,而是由前向后逐辆的从开始制动到产生与减压量相对应的制动力尤其是机车,机车制动缸的压力空气来源于总风缸,上闸快,也就造成了全列车由前向后依此制动,全列车的车钩由前向后依此压缩,后部车辆,还未产生制
动作用的或未产生足够制动作用的车辆向前压缩前部车辆的车钩,造成较大的冲动。
解决这种冲动,一是列车制动的一致性要求比较好,二是在制动时,尽量使全列车的车钩处于拉伸状态,三是要尽量小的制动力。
实施制动前20-30秒,先提手柄1-2位,以较小的牵引力,使全列车的车钩在拉伸状态,自阀减压前,先推单阀,使机车工作风缸压力下降到530-550KPA左右,以保证在自阀实行制动后机车不上闸,自阀减压50KPA,排风停止后,经过5秒左右再将主手柄回零位。
制动停车是产生冲动的最主要的环节,由运动中的列车到完全停止,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因制动时机车与列车制动力不协调,或前部车辆制动与后部车辆制动不一致造成冲动,并且,如果减压量比较大,还会造成较大的减速度,在低速或接近停车时,车辆闸瓦摩擦系数急剧加大,尽管没有明显的冲动,但却由于减速度过大,不能做到平稳,解决办法就是,在制动停车前,要准确的掌握减压量和制动距离,避免因初减不足或制动距离太短,造成制动后期大量追加。
特别要指出的是,如果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两次或多次制动,例如站外制动调速,站内制动停车,一定要注意两次制动间隔的时间,既保证首次制动缓解后到第二次或到下次制动,必须留有充分的充风时间,通常,确定列车是否充满风有三种方法,一是看机车总风缸压力表是否下降,二是计算充风时间,三是计算在某个速度点下充满
风列车所要运行的距离,在正常运行中,建议采用第三种方法来确定充风。
7、关于缓解停车:实践证明,如果缓解停车掌握得当,能非常有效的减少甚至消除因制动带来的冲动,但如果掌握不当,会造成比不缓解还要大的冲动,缓解停车的关键就是掌握缓解的时机,而这个时机与列车的制动力,减压量,线路纵断面,缓解时的速度,车辆制动机的类型有关系,没有理论数据说明上述因素与缓解时机的关系,在多年的实践中,只能凭积累的工作经验来确定缓解时机,在将来的工作中还需要继续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二、制动调速停车
无论是制动调速还是停车,最关键最需要掌握的就是列车的制动力,准确的判断列车的制动力是按限速要求或距离要求进行制动调速或制动停车对标的基础。
影响列车制动力的因素有很多,减压量,车辆类型,车辆制动机类型,牵引辆数,制动效率,机械传动效率,制动倍率,闸瓦材质,闸瓦摩擦系数,制动缸鞲鞴行程等都有关系,在同等外部条件下,比如减压量,牵引辆数,车辆类型都相同的情况下,各列车的制动力不存在明显的很大的区别,但存在小的区别,判断列车的制动力是否属于正常制动力一般有三种方式。
(1)排风时间:现有的车辆制动机,主要有三种,104,104c,F-8,无论哪种类型,其在某减压量条件下的排风时间基本相同,一般,减压50KPA的情况下,一辆的排风
旅客列车平稳操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